天安字典

《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时间: 2025-04-28 05:00:55

诗句

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出黔阳千里尘。

何事不教东一线,兰沧千古为他人。

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

天开贵竹当雄楚,地拥西台接丽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0:55

原文展示:

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出黔阳千里尘。 何事不教东一线,兰沧千古为他人。 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 天开贵竹当雄楚,地拥西台接丽江。

白话文翻译:

金沙江原本与蜀地相通,道路穿越黔阳,尘土飞扬千里。 为何不向东开辟一条通道,兰沧江自古以来就为他人所用。 鬼气笼罩着参星不肯散去,时常有兵甲询问南方的国家。 天空开阔,贵竹之地正对着雄伟的楚地,地势拥抱着西台,连接着丽江。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沙:指金沙江,流经四川、云南等地。
  • 蜀:古代四川地区的别称。
  • 黔阳:指贵州地区。
  • 兰沧:指兰沧江,流经云南。
  • 鬼气:比喻战乱或不安定的气氛。
  • 参:星宿名,此处指天象。
  • 兵甲:指军队。
  • 贵竹:指贵州地区。
  • 雄楚:指楚地,即今湖北一带。
  • 西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云南某地。
  • 丽江:指云南丽江地区。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鬼气临参”可能暗指当时战乱频繁,天象不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其作品以戏剧最为著名,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诗歌亦有深厚造诣,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也有细腻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云南、贵州地区的战乱或交通不便有关。汤显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些地区局势的关切和对开辟新道路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沙江与蜀地的交通联系,以及黔阳、兰沧等地的地理特征,反映了当时云南、贵州地区的交通状况和战乱频发的社会现实。诗中“鬼气临参”一句,以天象喻战乱,形象生动。后两句通过对地理方位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些地区的深刻认识和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金沙原与蜀通津”,点明了金沙江与蜀地的交通联系,暗示了地理上的便利性。
  • 次句“路出黔阳千里尘”,描述了黔阳地区的道路状况,尘土飞扬,暗示了交通的不便。
  • 第三句“何事不教东一线”,提出了为何不向东开辟一条新通道的疑问,表达了对新发展的期待。
  • 第四句“兰沧千古为他人”,指出兰沧江自古以来就被他人所用,暗示了对资源利用的不满。
  • 第五句“鬼气临参不肯降”,以天象喻战乱,形象地描绘了战乱频发的气氛。
  • 第六句“时时兵甲问南邦”,直接描述了军队频繁询问南方的国家,反映了战乱的现实。
  • 第七句“天开贵竹当雄楚”,通过对地理方位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些地区的深刻认识。
  • 第八句“地拥西台接丽江”,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特征,强调了地区的连接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鬼气临参”以天象喻战乱,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金沙原与蜀通津”与“路出黔阳千里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地理特征和战乱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以及对开辟新道路、改善交通状况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沙:象征着交通的便利性。
  • 黔阳:象征着交通的不便。
  • 兰沧:象征着资源的利用。
  • 鬼气:象征着战乱的气氛。
  • 兵甲:象征着战乱的现实。
  • 贵竹、雄楚、西台、丽江:象征着地理特征和地区的连接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沙”指的是什么? A. 金沙江 B. 金沙城 C. 金沙路 答案:A

  2. “鬼气临参”中的“参”指的是什么? A. 参星 B. 参军 C. 参议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兰沧”是指什么? A. 兰沧江 B. 兰沧城 C. 兰沧路 答案:A

  4. 诗中“天开贵竹当雄楚”中的“贵竹”指的是什么地区? A. 贵州 B. 广西 C. 广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战乱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战乱和将士的英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汤显祖此诗都表达了对战乱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而汤显祖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地理特征和交通状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歌、戏剧等。
  • 《中国古代地理诗选》:收录了多首描写地理特征的古代诗歌,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地理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钟山紫芝观 留别解县韩明府(一作别解明府) 酬畅当 题李孝廉书房 送郭正字归郢上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计会回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赠别安邑韩少府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 赠张将军(一作开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饭青刍 遵时养晦 北道主人 牙字旁的字 包含放的成语 包含微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破镜重圆 绪年 竹龙 立刀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山字旁的字 移樽就教 论辨 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