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3:38
余莅什七载壬申秋保荐赴都邑人士多赋诗见赠作此答之并示父老
子羔学未成,质美犹难恃。
漆雕斯未信,焰然谢子使。
矧兹袜线艺,制锦无乃毁。
七载殊兢兢,浩如涉渊水。
感诸澹台贤,非公不至止。
瑶华忽赠音,惜别穷治理。
藐矣予何言,大哉礼乎礼。
圣训万古存,民行端赖此。
愿农力耕桑,亲睦无我尔。
愿士法诗书,敦行表乡里。
仁让既已兴,风俗日淳美。
弟弟与兄兄,父父而子子。
无怀之民与,如斯而已矣。
民和岁自稔,有司亦良喜。
作诗酬众心,身远神犹迩。
揽辔行复来,此愿励终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里父老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风俗的关注。作者提到自己学习尚未完成,尚不能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品质。即使有着精美的工艺,也无法完全信任。对于那些被推荐的人,作者感到欣慰,但又感到自己在这过程中有些不足。七年来,自己始终小心谨慎,像是在深水中行走一般。
诗人感激那些有德之士,认为只有在他们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前行。朋友们给了他音信,虽然离别令他感到惋惜,但他仍然心系治理之道。对于礼仪,诗人感到深深的敬畏和重视,认为这是万古长存的教诲,可以引导民众的行为。
他希望农人们能够勤劳耕作,亲睦相处;希望读书人能够恪守诗书法度,以身作则,带动乡里的风俗改变。随着仁爱和谦让的兴起,社会风气逐渐美好,家庭关系和谐。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社会中,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官员也会感到欣慰。他作诗回应众人的关心,尽管身在远方,心却依然紧密相连。最终,他希望在来年能够再度相聚,继续努力工作。
纪大奎,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之际,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家国的关心及民众生活的关注,风格质朴自然,情真意切。
这首诗作于壬申年秋天,作者在收到乡里人士的推荐后,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厚爱与期待,因此作此诗以表达对乡里父老的感激,同时也传达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期望。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风俗的关切。开篇即以“子羔学未成”引入,展现出作者谦逊、低调的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诗中通过对工艺与礼仪的反思,揭示出社会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诗人在表达感激之情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责任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推动乡里风俗的改善。对诗、书、礼的推崇,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在结尾,诗人以“作诗酬众心,身远神犹迩”结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联系,尽管身处异地,心中依然牵挂着故乡和亲人。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现了清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责任感,表达出诗人对乡土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社会风气改善的愿望。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和道德观念,启示我们珍视亲情、友情以及社会的和谐。
选择题:诗中“子羔学未成”是指什么?
A. 年轻人尚未成熟
B. 老年人
C. 学校的课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愿农力耕桑,亲睦无我尔”表达的是对__的期待。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瑶华忽赠音”指的是无关紧要的音信。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