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17
庵远人稀行未休,
风烟绝不类中州。
何须更问明朝路,
才出南门极目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偏远庵堂的人,周围人烟稀少,生活似乎没有中原那般繁华。面对无边的山川与迷茫的前路,他不禁感到愁绪,出门之后,愈发对明天的去向感到无奈和忧愁。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他的诗风独具一格,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个性化。
《木绵铺》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在隐居的庵堂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忧虑。诗中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悲观情绪。
《木绵铺》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对未来迷茫的诗作。诗的开头“庵远人稀行未休”,描绘了隐士孤独的生活状态,远离繁华的中原,给人一种深深的寂寞感。接着,“风烟绝不类中州”一语,勾勒出山水的空灵与遥远,形成一种对比,让人愈发感受到身处之地的冷清。
在第三句“何须更问明朝路”,诗人似乎在自问自答,表达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无所适从。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才出南门极目愁”中达到高潮,诗人出门之际,眼前的景象让他愈发感到愁苦,似乎前路依旧迷茫,内心的愁绪难以排遣。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精炼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未来的哲学思考。诗中意象的运用既具象又抽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隐士的孤独与对人生未来的迷茫,其情感基调深沉而忧伤,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中州”指的是哪里?
诗人出南门后感到什么?
将刘克庄的《木绵铺》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同为描绘自然与孤独的诗作,但刘克庄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互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