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行路难 其四》

时间: 2025-05-17 09:12:24

诗句

劝君南行莫适越,北行莫适燕。

昭王勾践已千古,孤臣重到心茫然。

君不见吴越争雄东海边,勾践英英方少年。

低心求士报吴耻,范蠡用之能回天。

高岸深谷一朝异,三江五湖皆变迁。

试问甬东夫妇人三百,何如会稽甲盾士五千。

又不见燕齐逼处北海壖,忍诟包羞深自怜。

齐强燕弱恣轥轹,虽欲报之无由缘。

乐毅飘然自魏至,专阃摄行大将权。

势如山崩黄河决,东下七十二城如转圜。

两君今不见,何人肯掷黄金千。

先筑高台后铸像,日月照耀云霞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9:12:24

原文展示:

劝君南行莫适越,北行莫适燕。
昭王勾践已千古,孤臣重到心茫然。
君不见吴越争雄东海边,勾践英英方少年。
低心求士报吴耻,范蠡用之能回天。
高岸深谷一朝异,三江五湖皆变迁。
试问甬东夫妇人三百,何如会稽甲盾士五千。
又不见燕齐逼处北海壖,忍诟包羞深自怜。
齐强燕弱恣轥轹,虽欲报之无由缘。
乐毅飘然自魏至,专阃摄行大将权。
势如山崩黄河决,东下七十二城如转圜。
两君今不见,何人肯掷黄金千。
先筑高台后铸像,日月照耀云霞上。

白话文翻译:

劝您南行不要去越国,北行也不要去燕国。
昭王和勾践已经成为千古的历史,孤独的臣子心中充满茫然。
您可曾看到吴越两国在东海边争雄,勾践当年英俊少年。
他放下身段寻求贤士报仇,范蠡的运用能改变天命。
高岸和深谷一朝之间就会变,三江五湖皆随时光变迁。
试问宁波东边的三百位妇女,哪能比得上会稽的五千甲士?
再看燕齐两国逼近北海,忍受着诽谤和羞耻深自怜惜。
齐国强大,燕国弱小任其蹂躏,虽然想要报仇却无可奈何。
乐毅飘然自魏国而来,专权掌控将军的权力。
形势如同山崩河决,东下的七十二座城如转动的圆盘。
两位君主如今不再,谁愿意抛掷千金黄金?
先修筑高台再铸造像,日月照耀在云霞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 适合、去。
  • 勾践: 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曾被吴国打败,后忍辱负重,最终复仇成功。
  • 孤臣: 孤独的臣子,指在政治上被孤立的人。
  • 吴耻: 指被吴国所辱。
  • 范蠡: 勾践的谋士,助他复国。
  • 高岸深谷: 比喻环境的变化。
  • 夫妇人: 指当时的妇女。
  • 甲盾士: 指装备甲胄的士兵。
  • 乐毅: 战国时期的将领,以智勇著称。
  • 专阃: 指专权,掌控重权的意思。
  • 七十二城: 比喻城池众多,形势复杂。

典故解析:

  • 勾践与范蠡: 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复兴越国,范蠡是其重要助手。
  • 乐毅: 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因善于用兵而闻名,被称为“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成骧(1888-1948),近代诗人,生于浙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多样,善于用古典诗词表达现代情感。

创作背景:
《行路难 其四》是骆成骧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创作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故国情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四》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诗中以劝君南行与北行开头,展现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骆成骧用勾践与范蠡的故事,展现了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悲剧,勾践的忍辱负重与范蠡的智勇双全,成为诗中重要的意象,映射出现实中人们的困境与挣扎。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燕齐两国的对峙,展现了当时国家间的复杂关系与个人的无力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结尾处提到“何人肯掷黄金千”,更是表现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无奈追求,揭示了一个无英雄的时代,令人深思。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与对仗,使诗歌在节奏与情感上都显得丰富而有力。同时,历史典故的引用,使得诗歌不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也在思想上引人深思,构成了骆成骧特有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劝君南行莫适越,北行莫适燕: 劝告君主不要去越国与燕国,反映了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
  • 昭王勾践已千古,孤臣重到心茫然: 提及历史人物,显示出孤单与迷茫的感觉。
  • 君不见吴越争雄东海边,勾践英英方少年: 提到吴越之争,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低心求士报吴耻,范蠡用之能回天: 描述勾践的策略与范蠡的能力,表现出志向与希望。
  • 高岸深谷一朝异,三江五湖皆变迁: 表达历史的变幻无常。
  • 试问甬东夫妇人三百,何如会稽甲盾士五千: 对比宁波与会稽的士兵,暗示力量的差异。
  • 又不见燕齐逼处北海壖,忍诟包羞深自怜: 描绘燕齐的对峙与内心的羞愧。
  • 齐强燕弱恣轥轧,虽欲报之无由缘: 反映对现实的无奈与无能为力。
  • 乐毅飘然自魏至,专阃摄行大将权: 提及乐毅,表现出才智的影响力。
  • 势如山崩黄河决,东下七十二城如转圜: 比喻形势的严重与突变。
  • 两君今不见,何人肯掷黄金千: 感叹英雄不再,权力的渺小。
  • 先筑高台后铸像,日月照耀云霞上: 表达对历史的铭记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势如山崩黄河决”比喻形势的危急。
  • 对仗: “高岸深谷”、“三江五湖”展现对称美。
  • 排比: 诗句结构的对称与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的无奈,揭示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勾践: 忍辱负重,象征坚韧与希望。
  • 范蠡: 智慧与谋略的象征。
  • 高岸深谷: 变迁与不确定性的象征。
  • 黄金: 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勾践”是哪个国家的国君?
    A. 吴国
    B. 越国
    C. 齐国

  2. 诗中对比的“宁波东边的三百位妇女”与哪类士兵?
    A. 一千农民
    B. 五千甲士
    C. 三百商人

  3.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乐毅”是哪个国家的将领?
    A. 齐国
    B. 越国
    C. 魏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诗词对比:

  • 《行路难 其一》与《行路难 其四》: 两者都表达了行路的艰难,但《其四》更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而《其一》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坚持。
  • 《过零丁洋》与《行路难 其四》: 都通过历史反思现状,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文天祥更强调个人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骆成骧诗集》
  • 《历史的回声:古典诗词中的历史观》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蝶恋花 海上书怀寄呈屏兄。 蝶恋花 钱塘灯夕 蝶恋花·城上斜阳依碧树 蝶恋花 柳絮 蝶恋花·题青山草庐词稿 蝶恋花 蝶恋花 月下怀抱珠表妹 蝶恋花 蝴蝶风筝 蝶恋花 蝶恋花 秋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疋字旁的字 绵延不断 魚字旁的字 罄尽 麻字旁的字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天永隔 一字旁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三点 通宵守夜 金鼓喧天 包含蠡的词语有哪些 贤力 包含线的成语 骑马寻马 无赛 鹄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