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9:02
行路难,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车声宛转羊肠坂,马足蹭蹬人头关。白日叫虎豹,腥风啼狗犴。拔剑顾四野,使我摧心肝。东归既无家,西去何时还?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未际皆纷拿。行路难,多歧路。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
行路真是艰难啊,前方有滔滔黄河,后面是险峻的太行山。车轮在羊肠小道上声声作响,马蹄在崎岖的路上踢打着人头。白天仿佛有虎豹在叫,腥风中狗狼在啼叫。我拔剑环顾四周,这种情境让我心肝俱裂。东归时已无家可归,西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行路艰难,让我不禁叹息。乞讨于淮阴市,心中却暗存复仇的念头。用一剑无法养活自己,千金也只是徒然耗尽,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行路艰难,岔路众多。马援不愿被井底的青蛙所囚禁,范增也曾被重瞳所误。良禽择木而栖,不必在此漂流叹息晚年。
作者介绍:张宪,元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作者经历了政治动乱与个人困境,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行路难》以其直白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行路艰辛的景象,充分展现了张宪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以“黄河”和“太行”这两大自然象征,暗示了生路的险阻与艰难。同时,诗中反复出现的“行路难”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不甘。通过对比“乞食淮阴市”和“报仇博浪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生存的无奈,更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仇恨。诗的最后,良禽择木而栖,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未来的期望与不屈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大障碍是哪个?
a. 长江与秦岭
b. 黄河与太行
c. 淮河与大别山
在诗中,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人生的无奈与挣扎
c. 对自然的赞美
“良禽择木乃下栖”意在强调什么?
a. 选择的重要性
b. 归属感的缺失
c. 生存的艰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