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4: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4:03:19
山庐好,邻舍话联欢。
守户犬凶宜有禁,
犁田牛老不胜鞭。
我见亦加怜。
这座山间的茅屋真不错,邻里之间经常欢聚交谈。
看门的狗凶猛,应该有些限制,
耕作的牛年纪大了,经受不住鞭子的驱使。
我见此情景也感到怜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温情和对生命的关怀,体现了田园诗的特征。
作者介绍: 高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作诗,尤其以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故见长。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传达对邻里和谐共处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关怀。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开头两句“山庐好,邻舍话联欢”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山间的茅屋不仅环境优美,而且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令人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的思考,狗的凶猛和老牛的无奈,分别代表了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控制与无奈。尤其是“犁田牛老不胜鞭”,通过老牛的辛劳,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最后一句“我见亦加怜”则是作者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同情与怜惜,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微妙与复杂,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乡村生活的美好与辛劳,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奈的怜惜,反映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存艰辛的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山庐”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诗中提到的“犁田牛老不胜鞭”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但高燮更关注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展现出生活的艰辛;而王维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