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方山》

时间: 2025-05-22 09:30:28

诗句

三十年来岁月虚,偶因烽火过禅庐。

白云不断人行路,消受松风一夜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30:28

原文展示

过方山
边大绶 〔清代〕

三十年来岁月虚,
偶因烽火过禅庐。
白云不断人行路,
消受松风一夜余。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来的岁月如同虚幻,
偶尔因为战乱途经禅庐。
白云不断,人在路上行走,
在松风中消磨了一夜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烽火:指战乱或战争,古时用烽火传递战争消息。
  • 禅庐:指佛教的寺庙或隐居的地方,通常是禅宗的修行之地。
  • 松风:指松树间的微风,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消受:在此处指在某种环境中消磨时间、享受。

典故解析
“烽火”是古代传递战争消息的标志,诗中提到的“禅庐”则让人联想到隐士与修行者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大绶,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战乱带来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偶然经过一个禅宗寺庙,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方山》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战乱的无奈。三十年间的岁月如梦,作者通过“烽火”一词引入了战争的背景,暗示了其生活的动荡不安。在经过“禅庐”时,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宁静的力量,尽管外有烽火,但内心依然渴望一份平和。

“白云不断人行路”则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白云悠悠,行人漫步,象征着一种无尽的生命旅程。最后一句“消受松风一夜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享受,松风的轻拂仿佛在安抚他内心的焦虑。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战争与和平、动荡与宁静的强烈对比,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来岁月虚:表达了对过去三十年时间的无奈与虚幻的感慨。
  • 偶因烽火过禅庐:因战乱而被迫经过禅庐,暗含对战乱的无奈与对宁静的渴望。
  • 白云不断人行路:描绘了行人在路上的景象,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漫长与流动。
  • 消受松风一夜余:在松风中度过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虚幻,强调时间的无情。
  • 对仗:如“烽火”与“禅庐”的对比,深入表达了内心的挣扎。
  • 意象:白云、松风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浮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宁静生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安宁与无尽的时间。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与安逸。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带来无奈与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烽火”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D. 家乡

  2. 诗中“消受松风一夜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享受宁静
    C. 怀念过去
    D. 渴望出游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对时间流逝和思乡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词对比

  • 比较边大绶的《过方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边大绶更强调对岁月和战争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边大绶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自笑声来 扬州慢·粱苑吟新 夜飞鹊/夜飞鹊慢 龙山会·佳节明朝九 探春慢·南国收寒 大? 徵招(雪) 角招 愁蕊香(木樨) 芙蓉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豕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包含昭的成语 老丫 条分缕晰 卖串儿 非字旁的字 社会主义民主 即物穷理 矜奇立异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彐字旁的字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创剧痛深 当头一棒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变化莫测 电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