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解连环》

时间: 2025-04-26 20:32:03

诗句

春晴骀岩。

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

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

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

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

愔愔禅房昼掩。

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

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

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

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2:03

原文展示

《解连环》

春晴骀岩。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愔愔禅房昼掩。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晴空下,我漫步在高耸的山岩之中,欣赏那里杂花生树,芬芳随着小路转弯而飘荡。为了探幽,我尚未拜访茅草庵,正用藜杖支撑着,脚踩泥土的松软,穿着芒鞋走在尘土上。那百级岩石的根基,幸而我腰腿自来健壮。拜见那高达十六丈的古佛,金色的容颜,像达摩和罗汉般庄严。静谧的禅房白昼紧闭,在薜萝的深处,有一块模糊的碑石。我取下几根棕毛,拴住扫帚,轻轻拭去苔藓,寻找那些残存的篆字。移坐到梵楼上,面朝山景,展开一场宴会,品尝斋菜。归途中,听得蒲牢的叫声,黄昏的烟雾纷乱缭绕。

注释

  • 骀岩:意指陡峭的山岩。
  • 茆庵:指用茅草搭成的小庙或居所。
  • 藜杖:一种用藜草制成的手杖,古人多用作登山工具。
  • 百级岩根:指高耸的山岩的根部。
  • 愔愔:形容安静的样子。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生于山林之间。
  • 碑漫漶:碑文模糊,难以辨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天,作者在高山之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愉悦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气。

诗歌鉴赏

《解连环》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山水诗,张慎仪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春天的晴空和芳香的花木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探索幽静的茅庵途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中“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随后,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展现了他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态度。最后的“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则带有一丝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面对自然之美,人生的归宿又何尝不是一种迷茫。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淡泊,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悟,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晴骀岩”:春天的晴朗,山岩高耸,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
  • “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描述了花木的芬芳随风飘散。
  • “为探幽未访茆庵”:表现出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向往,尚未到达的期待。
  • “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泥土中的情景,体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强调诗人身体的健康与精力充沛,能够自由地探寻。
  • “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表达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 “愔愔禅房昼掩”:描绘禅房的静谧,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刻画出碑石模糊的景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 “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通过细致的行为描写,展现出对文化的珍视与探索。
  • “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享受自然与美食。
  • “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结尾之处带有一种惆怅,暗示归途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古佛金容”比喻佛的庄严。
  • 拟人:对自然的描绘赋予了情感,使景物具有生命。
  • 对仗:如“面山展宴,尝斋馔”,形成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高岩:代表着追求与向往的目标。
  • 古佛、达摩:象征着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 薜萝:自然的幽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解连环》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张慎仪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茆庵”指的是?

    • A. 大殿
    • B. 茅草搭成的小庙
    • C. 书房
  3. “归也蒲牢乍吼”中的“蒲牢”指的是?

    • A. 一种鸟
    • B. 一种草
    • C.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寻隐者不遇》——贾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张慎仪的《解连环》均展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后者则更强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提供关于张慎仪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古诗词鉴赏》:研究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灵山道中即景 荆园秋感寄怀兵中诸友 其四 忆先文烈兄增城侯 其二 闻边报 胡祕丞知浔州 春诗十三首 其十三 陌头飞絮 暮雨登圆通阁望邺城有感 其一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其五 赋得如意 访容鼎子亲家承雅款赋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齲字旁的字 枪弹 惭凫企鹤 丿字旁的字 雪爪鸿泥 印布 金字旁的字 包含表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杯水舆薪 山瓢 封侯万里 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开山老祖 鹊声 焦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