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12
忆旧游 闻砧
作者:刘基 〔元代〕
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蓦地闻砧。
杳不知何处,是云间过响,空外传音。
故乡未卜归日,栖薄愧飞沉。
漫对月兴怀,临风起叹,恻怆伤心。
登高盼来雁,想此际孤帏,几度停针。
想带绅宽减,向谁人借问,无计追寻。
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
更倚遍朱阑,满头素丝应自今。
在宁静的夜晚,我关上了重重的门,庭院里显得格外幽静。忽然间,我听到了远处的敲砧声。那声音来自何处呢?仿佛是在云间传来,又似乎是在空中回荡。故乡的归期尚未确定,我心中惭愧,犹如飞鸟沉沉。面对明月,我情绪涌动,微风拂面,不禁叹息,心中感到无比惆怅。我登高远望,盼望归来的大雁,此刻我独自一人,在孤独的帷帐中,针线的停顿已是几度想念。想着要带上宽松的衣服,向谁询问归途,却无计可施。只好将几滴清泪,洒落在紫色的罗襟上。更是在朱色的栏杆旁倚靠,满头白发,似乎从今往后都将如此。
刘基(1311-1375),字廷泰,号景星,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元末农民起义的支持者,曾参与起义军的活动,后为明朝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刘基的诗词多以感伤、怀旧为主题,风格清新而沉郁。
这首诗写于刘基漂泊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夜深人静时,听到远处的砧声,更勾起了他对往日旧游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渴望。
《忆旧游 闻砧》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夜静的环境中,听到远处的敲砧声,瞬间引发了对故乡的无限遐想。开篇通过“掩重门夜静,庭户幽幽”两句,营造了寂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接着,诗人通过“蓦地闻砧”,引出对故乡的思念,砧声的传来,仿佛是故乡的呼唤,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不断反复,诗人既有对往日游玩的怀念,也有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失落。他“登高盼来雁”,寄托了对归乡的渴望,而“几度停针”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情。诗中“但将数点清泪,滴在紫罗襟”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思乡情绪推向高潮,泪水滴落在衣襟上,象征着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尤其是对于漂泊、孤独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刘基成功地将个人的感伤升华为普遍的思乡情怀,令读者产生深切的共鸣。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的主题展开,通过对夜晚宁静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感受。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读者感同身受。
诗中“掩重门夜静”表达了什么情感?
“杳不知何处”中的“杳”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砧”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