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7:58
蓦山溪 晚春
作者: 刘基 〔元代〕
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烟昏雨暝,天睹海云低莺意懒,蝶魂销,花尽成秋苑。游丝落絮,特地相萦绊。无计网春晖,漫赢得遮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清明节过后,窗帘还带着一丝寒意。繁花的树木经不起风的吹拂,任由流水把花瓣飘散得越来越远。烟雨朦胧,天际的海云低沉,黄莺懒洋洋地唱着,蝴蝶的灵魂消散,花儿也已凋谢,变成了秋天的园子。游丝和落絮,特别相互缠绕。无计可施地遮挡春天的阳光,任凭它遮住人们的视线。登高凝望,想要寄一封书信,但路途阻隔,豹关深邃,日暮时分,心中愁肠寸断。
作者介绍: 刘基,字梦阮,号耕烟,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末夏初,反映了诗人在这个时节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蓦山溪 晚春》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春时节的景象。在清明时节的余寒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渐行渐远,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流逝。尤其是“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一句,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脆弱与短暂。雨雾笼罩的景象,似乎更衬托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游丝和落絮的细腻描写中逐渐升华,最后以“日暮空肠断”收尾,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清明
C. 中秋
诗人想寄一封信,但由于什么原因无法寄出?
A. 路途遥远
B. 没有信纸
C. 没有邮递员
诗中提到的“日暮空肠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沮丧
C.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