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5:10
金缕曲 其一 读元人杂剧
作者: 汪东 〔清代〕
日影穿帘罅。也不须茅柴斟酒,枯荷包鲊。
检取残编饥堪疗,字字珠玑光射。
笑文体何分高下。试看才人无不可,总堂堂笔阵千军怕。
无此笔,匏空挂。谁能激壮谁潇洒。
倩登场衣冠傀儡,颊毫添画。
南曲高生称独擅,杂剧终推关马。
唤羯鼓凭阑快打。合得筚琶随村唱,是当年万口流传者。
时世易,任狼藉。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里。其实不需要用茅柴来斟酒,也不用枯荷包来佐餐。
翻阅那些残缺不全的书籍,饥肠辘辘时,字句如珠玉般闪烁。
可笑的是文体之间何必分高低。看看那些才子们,不是个个都能写出堂堂的笔阵,令人畏惧吗?
没有这样的笔,我的心情就空荡荡的。谁能让人豪壮,谁又能让人潇洒?
请让我在舞台上,穿上衣冠如同傀儡,脸上描上画。
南曲中的高生被称为独特的佼佼者,杂剧却总是推崇关汉卿的作品。
请鼓声在栏杆旁敲打得响亮。合奏的琵琶声随村里歌唱,是当年万众传唱的佳作。
时代变迁,任凭一切狼藉。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善于写作、戏剧和诗词。他的作品多关注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人经历。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一》是在汪东阅读元代杂剧后所作,体现了对元杂剧的赞美和对当时文人的思考。元代杂剧是中国戏曲的起源,对后来的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日常场景,透过窗帘的阳光折射出诗人对古典文学的深切反思。诗中对元杂剧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文人气质的批判。诗人以“笑文体何分高下”来质疑文人之间的攀比与争斗,认为才华和创作的真谛在于真诚和内心的表达。通过对笔阵的描述,汪东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力量与影响,而“任狼藉”则是对社会浮躁状态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风格洒脱而又不失深邃,既表现了个人的情感,又映照出整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文人风气的批评,强调真正的文学应该关注内心的真实表达而非外在的华丽形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曲高生”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位著名的表演者
C. 一种诗体
D. 一种饮食
诗人用“字字珠玑”来形容什么?
A. 文体的高低
B. 文字的珍贵与深刻
C. 生活的简朴
D. 时代的变迁
“任狼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文学的思考
B. 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C. 对饮食文化的怀念
D. 对舞台表演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汪东的《金缕曲 其一》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杂剧的思考,后者则表现了个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关注的角度和情感基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