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7:55
独夜
作者:陆游 〔宋代〕
城上长更续短更,江平天迥雁方征。
灯明纸帐雪霜色,火熟铜瓶风雨声。
浊酒未倾心已怯,细书时读眼犹明。
萧然一室平生惯,纛下何须拥万兵!
在城头上,夜更替换得悠长而短促,江面平静,天空高远,大雁正在南飞。
帐内灯火明亮,纸帐透出雪霜的颜色,铜瓶中的火正旺,外面风雨声声。
浊酒未饮,心中已感到怯懦,细细的书信我时常阅读,眼前依旧明亮。
在这萧条的一室中,我早已习惯了孤独,何必在旗帜之下拥护万千军队!
诗中“雁方征”可以引申为离别与思乡之情,常常用大雁迁徙来表现这种情感。陆游的诗作中常见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大自然的变化相对照,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词人,因其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而被后世铭记。他的诗风豪放而悲壮,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苦闷。
《独夜》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外敌入侵之时,诗人面临着个人的孤独与国家的危难,情感交织,形成了诗中复杂的情绪。
《独夜》是一首描写孤独与思绪的诗作,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孤独感受。诗的开头两句,将夜的更替与江天的景象相结合,构建出一种遥远、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了帐内的灯火与外面的寒冷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内心的温暖与外界的冷酷。
第三联中的“浊酒未倾心已怯”,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手中握着酒,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恐惧与孤独。细读时,眼前的文字依然清晰,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怯懦,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感。
最后一句“萧然一室平生惯,纛下何须拥万兵”,诗人似乎在宣告自己对世俗权力的超然与放下。即使身处孤寂,也不必依赖于外在的物质与权力,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全诗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思索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感慨,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外在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选择题:诗中“雁方征”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离别
B. 希望
C. 安宁
D. 富贵
填空题:诗中“浊酒未倾心已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_____。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渴望。 (对/错)
陆游的《独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与情感。陆游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细腻描写,体现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洒脱与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