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7:15
春夏两相期 将往西溪看梅夜闻风雨
作者:吴绮〔清代〕
问西陵有谁来往。南枝约略初放。
懊恨封姨,抛下一天惆怅。
镂金不作护花铃,剪绣难成留春障。
整整斜斜,声声点点,冷来心上。
衔泥燕子谁傍。
料玉奴今夜,榻闲衾浪。
两叶眉痕相向,碧愁红怏。
罗浮梦为晓云惊,苎萝人被东风葬。
翠幕灯昏,紫陌杯寒,个侬同况。
全诗翻译:
问西陵有谁来往?南边的梅花刚刚开始绽放。
我懊恼于封姨,留下无尽的惆怅。
金镂的花铃再也无法护花,绣制的春障也难以成型。
那斜斜的身影,轻轻的声音,冷冷的侵入我心。
泥燕衔着泥土,谁陪伴在身旁?
今晚的玉奴,床上空寂,衾被随意散乱。
两道眉痕相对,心中满是愁苦与失落。
罗浮的梦在晨曦中被惊醒,苎萝人被东风所埋葬。
灯下的帷幕昏暗,紫陌上酒杯寒冷,我们的情境都是如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的“玉奴”可能引申了古代对美丽女子的称呼,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罗浮梦则与历史传说有关,象征着梦的短暂与转瞬即逝。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细腻的情感、优雅的笔触为人所知,尤其擅长描写春夏之交的自然美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应是在春夏交替之际所作,可能反映了作者在梅花初放时的思绪,夹杂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这首诗从细腻的情感出发,展现了春夏交替时节的自然美与内心的孤独。诗中通过对西溪梅花初放的描写,引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感。尤其是“懊恨封姨,抛下一天惆怅”,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被困于时间与情感之间的无奈。整首诗的意象丰富,声韵和谐,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衔泥燕子”、“翠幕灯昏”等,均让读者感受到春夏的气息与生活的无常。最后一句“个侬同况”则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人情紧密相连,增强了诗的共鸣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衔泥燕子”使得燕子更具生命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同时,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也显得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法把控,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枝”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枝头
B. 杨柳的枝条
C. 桃花的树枝
“整整斜斜”中“整整”是指什么?
A. 多余的
B. 整齐的
C. 磨损的
诗中“衔泥燕子”表现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吴绮的此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思念与感伤,而吴绮的诗则更强调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融。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吴绮的《春夏两相期 将往西溪看梅夜闻风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