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17:41
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合欢床可怜孤却。
忽赴粉郎良约。
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
呼郎不应尚凝眸,
记梦未全慵下榻。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
将他温着。
窗前又听鴂鹊。
且支持瘦骨,起穿罗袜。
告诉鹦哥,多病近来如削。
当初红烛照梳头,
如今绿鬓都羞掠。
匀得工夫,日斜才下,
妆楼一霎。
可怜那合欢床,孤独的我却无人陪伴。
忽然想起与爱郎的约会。
恼恨那黄鹂,刚刚叫醒我春眠的美梦。
呼唤爱郎却无人回应,眼神还在凝视,
梦中的记忆未全,懒得下床。
心字的绣衣,小丫鬟琐碎繁杂,
将他温柔地呵护。
窗前又听见喜鹊鸣叫。
我勉强支撑着瘦弱的身体,起身穿上罗袜。
告诉鹦鹉,最近多病,身体像被削去了一般。
当初红烛照着我梳头,如今绿鬓却都羞于掠过。
匀得工夫,日斜时分才下,
妆楼里一瞬间的光影。
董以宁是明代的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笔触著称。她的诗词多描写女性的情感生活,反映出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春夏之交,诗人通过描绘女性的生活琐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感受。背景中,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而诗中展现了她们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对爱的向往。
《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是一首充满了春日气息的诗作,展现了女性在春夏交替之际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主人的孤独与对爱的期盼。开头的“合欢床可怜孤却”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孤寂的氛围,孤独的床榻上,女主人思念着她的爱郎。
接着,诗人用“恼恨黄鹂”来表现春眠被打扰的无奈,黄鹂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却也打破了女主人温柔的梦境。此时,她呼唤爱郎却无人应答,眼神凝视着窗外,沉浸在未醒的梦中,展现出一种依恋与无奈的情感。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主人的日常生活。小丫鬟的琐碎事务、窗前的鸟鸣,以及她自己疲惫的身体,无不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沉重感。在这繁忙中,她仍旧保持着对爱情的向往,愿意为爱郎温暖自己的衣物,展示了她内心的细腻与坚韧。
最后,诗人通过对旧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慨与对岁月的无奈。红烛的光辉与如今的羞涩对比,揭示了岁月的流逝与爱情的变迁,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独特视角。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生活,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岁月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女性在爱情、生活中的多重角色与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合欢床”象征什么?
A. 孤独
B. 亲密关系
C. 生活琐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黄鹂”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____。
判断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
对 / 错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董以宁的诗歌更加细腻,表现出女性的内心挣扎与对爱情的渴望,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历史与家国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