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16
挽林韶州
作者: 刘克庄〔宋代〕
东起平戎策,铃斋昼掩扉。
身留峤南老,饷至洛中稀。
瘴自茅花起,丧同薏苡归。
不知汤介子,朝论是耶非。
这首诗的意思是:
从东边出发,准备平戎的策略,铃斋中白天却关上了门。
我留在南峤老去,送来的食物在洛阳变得稀少。
瘴气是从茅花中滋生的,失去的同伴像薏苡一样回归。
不知道汤介子(汤显祖),早上的讨论是对是错呢?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号白沙,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常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
创作背景:
《挽林韶州》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感怀时局,表达对友人的哀悼及对理想的追寻。林韶州可能是诗人的好友或同代人,诗中流露出对他离世的惋惜与思念。
《挽林韶州》是一首充满思古之幽情的挽歌,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首句“东起平戎策”,点明了诗人积极参与政治的立场,但随即转入“铃斋昼掩扉”,展现出一种隐居的选择和对现实的逃避。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
“身留峤南老,饷至洛中稀”描绘了诗人身处孤独的境地,生活的乏味与物资的匮乏相互交织,生动刻画了南宋士人面临的困境。而“瘴自茅花起,丧同薏苡归”,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映射了人情世态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一句“不知汤介子,朝论是耶非”,则引入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探讨,暗示着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深沉的,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自我的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铃斋”象征什么?
“饷至洛中稀”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不知汤介子”中的汤介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