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0:20
燕语呢喃春昼。花事阑珊时候。斜倚画屏前,半亸低垂红袖。消瘦。消瘦。镜里双蛾长皱。
春日的白昼,燕子在呢喃,正是花事稀疏的时节。我斜倚在画屏前,半掩着低垂的红袖,显得消瘦而憔悴。镜子里,眉头微皱的双眼,似乎更加忧愁。
“燕语”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花事阑珊”则是对花期的感叹,表明花开花落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葛秀英,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琐事为主题,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如梦令·春闺》是一首描写春日情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词中的“燕语呢喃春昼”引入了春天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轻快而又温柔的情景。随着“花事阑珊时候”一句的出现,春天的美好逐渐被时光的流逝所掩盖,感伤的情绪也慢慢浮现。诗人斜倚于画屏前,映射出一种无奈的慵懒,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忧伤。
“消瘦”二字,简单却充满力量,直指诗人的心境,表明她因情感的困扰而消瘦,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失落与无奈。在镜中看到的“眉头长皱”,更是将这种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双蛾的皱眉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回应,也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清代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春天的复杂感受,抒发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感慨交织,展示了清代女性在社会与情感中的无奈与感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诗词测试:
诗中“燕语呢喃”描述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消瘦”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镜里双蛾长皱”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