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1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12:55
如梦令 其三 秋思
别后心情知否。浓睡非关中酒。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消瘦。消瘦。长是翠眉低皱。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愁苦,问对方在分别后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情。即使是沉沉入睡,也不是因为饮酒的缘故,而是因心中满是思念。秋风萧瑟,形体憔悴,仿佛与秋天的柳树没有什么不同。愈发消瘦,愈发消瘦,眉头总是低垂,愁苦满怀。
本词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情感与许多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相通。在古代诗词中,秋天常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左锡嘉,清代诗人,生于晚清,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风格清新秀丽。
本词写于离别之际,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愁苦。正值秋天,季节的变化加剧了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发深邃。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开头以“别后心情知否”引入,既是对对方的询问,又是对自己心情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盼。接着“浓睡非关中酒”,将沉睡与思念对比,暗示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却对方,显示了思念的沉重。随后“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心境的变化,秋风中的柳树仿佛映照着自己的消瘦与愁苦,增强了情感的共鸣。最后的“消瘦。消瘦。”重复句式,强调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结尾的“长是翠眉低皱”则以细腻的形象描绘收尾,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思念。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离别后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通过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苦楚。
“别后心情知否”中的“知否”是什么意思?
A. 知道吗
B. 不知道
C. 关心
“浓睡非关中酒”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他喝了酒
B. 他在思念
C. 他在生病
诗中的“消瘦”重复出现,主要是为了强调什么?
A. 诗人的快乐
B. 诗人的忧伤
C. 诗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