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如梦令 其三 秋思》

时间: 2025-04-25 17:12:55

诗句

别后心情知否。

浓睡非关中酒。

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

消瘦。

消瘦。

长是翠眉低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12:55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三 秋思
别后心情知否。浓睡非关中酒。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消瘦。消瘦。长是翠眉低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愁苦,问对方在分别后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情。即使是沉沉入睡,也不是因为饮酒的缘故,而是因心中满是思念。秋风萧瑟,形体憔悴,仿佛与秋天的柳树没有什么不同。愈发消瘦,愈发消瘦,眉头总是低垂,愁苦满怀。

注释:

  • 知否:知道吗。
  • 浓睡:深沉的睡眠。
  • 非关:不关乎,不是因为。
  • 风骨:形容人的气质和风采。
  • 珊珊:形容轻盈而缓慢的样子。
  •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疾病等而显得消瘦、虚弱。
  • 秋柳:秋天的柳树,象征凋零与愁苦。
  • 翠眉:指眉毛的颜色,通常形容美丽,但这里的“低皱”表达了愁苦的情绪。

典故解析:

本词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情感与许多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相通。在古代诗词中,秋天常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锡嘉,清代诗人,生于晚清,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风格清新秀丽。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离别之际,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愁苦。正值秋天,季节的变化加剧了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发深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开头以“别后心情知否”引入,既是对对方的询问,又是对自己心情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盼。接着“浓睡非关中酒”,将沉睡与思念对比,暗示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却对方,显示了思念的沉重。随后“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心境的变化,秋风中的柳树仿佛映照着自己的消瘦与愁苦,增强了情感的共鸣。最后的“消瘦。消瘦。”重复句式,强调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结尾的“长是翠眉低皱”则以细腻的形象描绘收尾,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后心情知否:离别后,你是否知道我心中的感受?
  2. 浓睡非关中酒:我深沉入睡并不是因为饮酒,而是因为思念。
  3. 风骨太珊珊:我的气质和形态如秋风般轻盈,却又显得憔悴。
  4. 憔悴不殊秋柳:自己的消瘦与秋天的柳树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无奈的凋零。
  5. 消瘦。消瘦。:反复强调自己的消瘦与痛苦。
  6. 长是翠眉低皱:眉头常因愁苦而低垂,显示出内心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秋柳的凋零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排比:用“消瘦。消瘦。”的重复,强调悲伤的情绪。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和意象上都体现出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离别后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通过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苦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凋零与凄凉的季节。
  • :常用于表现柔弱与思念,秋柳更显悲凉。
  • 翠眉:美丽的象征,反衬着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别后心情知否”中的“知否”是什么意思? A. 知道吗
    B. 不知道
    C. 关心

  2. “浓睡非关中酒”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他喝了酒
    B. 他在思念
    C. 他在生病

  3. 诗中的“消瘦”重复出现,主要是为了强调什么? A. 诗人的快乐
    B. 诗人的忧伤
    C. 诗人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描写离愁别绪。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是表达离别与思念,但风格更为柔婉细腻。
  • 杜甫《月夜忆舍弟》:情感更加沉重,更多地表现对亲人的忧虑与挂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土城(以下皇甫氏刊《外集》) 十六夜月 沅溪潘进士在长安逆旅中见庭下山丹花诘其主 凤凰山园杂咏(二首) 凤凰山园杂咏(二首) 偶述 过乔侍郎省中因怀献吉 驾出南郊退简边乔二太常 寄华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移心 血字旁的字 新声 支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儿女之情 包含雍的成语 鹤骨松姿 正始之音 无为子 包含飕的词语有哪些 拍车 摆龙门阵 门字框的字 遇水架桥 闱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