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7:45
宣府 其二
作者: 吴升 〔清代〕
幽燕重镇奠雄图,
隍堑重重拥大都。
洋水东流趋涿鹿,
宝峰南峙扼飞狐。
弧旌在韣星常卷,
帟幕来巢鸟自呼。
无限碧云西海阔,
李陵台畔月轮孤。
这首诗描绘了幽燕重镇的雄伟和壮丽,描写了防御工事的坚固以及大都市的包围。洋水向东流向涿鹿,宝峰南方高耸,像是扼住飞狐的咽喉。弓箭旗帜在星空下常常卷起,帷幕下的鸟儿安静地鸣叫。无边的碧云在西海上空延展,李陵台边的月亮孤独地悬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升,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的盛世时期。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风格沉稳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蓬勃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与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赞美,以及对过往英雄的缅怀。
《宣府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幽燕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深度。诗的开头以“幽燕重镇奠雄图”引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重重拥大都”的方式,表现出防御工事的坚固和大都市的繁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威严和气势。
“洋水东流趋涿鹿”一句,借用自然景象,显示了水流的奔腾与历史的激荡,涿鹿作为古战场的象征,提醒人们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接着提到“宝峰南峙扼飞狐”,不仅描绘出自然的雄伟,也暗含了战略地位的险要,似乎在警示敌人不可轻易侵犯。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孤独,“无限碧云西海阔,李陵台畔月轮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里的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也引发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伟大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幽燕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表现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强调了英雄的孤独与伟大,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燕”指的是哪个历史地区?
“李陵台”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无限碧云西海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升的《宣府 其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背景来表达对国家的情感,但王维更多强调个人情感与友谊,而吴升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对英雄的敬仰。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宣府 其二》,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