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0: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43:03
《九日侍皇太后宴并赐内外王公诸臣食即席得句》
气霁兴安景廓澄,
南山映座祝如陵。
羊颁尽有锉炊土,
糕饰何须旗剪绫。
节喜延龄钦孝养,
宇恢广漠惕灵承。
重阳自古传佳话,
龙塞登高信孰曾。
在晴朗的天气下,兴安的景色格外明澈,南山在座位上映照,像是祝福的陵墓。羊肉已经烹制好,炊土的香气四溢,糕点的装饰何必再用旗帜和绫罗呢?节日的快乐延续着长寿,恭敬孝顺的精神在广阔的天地间传承。重阳节自古以来就传颂着美好的故事,登高望远的传统,谁又曾真正遵循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他是一位文治武功并重的皇帝,喜爱诗歌和书法,尤其擅长古典诗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重阳节,宴请内外王公及大臣,体现了皇帝对节日的重视及对臣子的关怀,反映了当时皇家宴会的盛况与礼仪。
这首诗以清新明朗的自然景色开篇,展现了重阳节的美好气氛。首联“气霁兴安景廓澄”通过描绘天气与景色,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借助“南山映座”的意象,暗示着节日的庄重与喜庆。
在宴会的描述中,诗人用“羊颁尽有”和“糕饰何须”两句,突显出丰盛的宴席,表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对节日的欢庆。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将重阳节与孝道、延续传统的主题结合起来,强调节日不仅是庆祝的时刻,更是传承文化与伦理的重要时刻。
最后一句“龙塞登高信孰曾”,则以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是否每个人都能真正体会到重阳节的深意。这种形式的运用,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节日的欢快气息,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重阳节的庆祝展开,强调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气霁兴安景廓澄”中的“气霁”意指:
A. 风大
B. 雾霾
C. 晴朗
D. 阴云
诗中提到的“南山映座祝如陵”是指:
A. 祝福长寿
B. 祝福财富
C. 祝福平安
D. 祝福健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