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16
事起萧墙似有凭,茫茫万感集孤灯。
满城旗帜分还聚,连日烽烟断复增。
驻市军严行有戒,充庖肉少价先增。
可怜闭户过重九,便对黄花意岂胜。
事情起因像是有凭借,心中万千感慨汇聚在孤灯下。
满城的旗帜时而分散时而聚集,接连几日的烽火烟云断断续续又再增加。
驻守城市的军队严加戒备,厨房里的肉价先是上涨。
可怜我闭门在家过重阳,面对黄花的情绪又怎能胜过往年?
傅子馀,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傅子馀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事,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九日感事》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情景,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节日的感慨。重阳节本是团圆欢乐的日子,但在战乱中却显得格外沉重,诗人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九日感事》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在动荡社会中,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开篇借“萧墙”之语,暗示内忧外患,接着描绘“满城旗帜”的动荡,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痛苦。诗中“连日烽烟断复增”的句子,刻画了战争的持续与不确定性,仿佛让人看见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不禁生出惆怅。
诗人在重阳节这个本应喜庆的日子里,面对“可怜闭户过重九”的境地,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凄凉。黄花象征着长寿和美好的愿望,但在战争的阴影下,这种愿望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家园的深切关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探讨了在战乱中个人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家国安宁的渴望与对节日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满城旗帜分还聚”所描述的是什么?
A. 和平的景象
B. 战争的动荡
C. 节日的欢庆
D. 家庭的团圆
“可怜闭户过重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欢乐
B. 失落与无奈
C. 兴奋
D. 期待
可以将傅子馀的《九日感事》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及个人情感的深切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傅子馀则在重阳节的背景下,透过节日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