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5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作者:苏辙
稽古尧无作,勤邦禹有功。
政新天地力,事改汉唐风。
礼乐寰中盛,梯航海外通。
华封徒有诵,龙御忽乘空。
承平终不处,副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取士忘疏贱,量书废寝兴。
刍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
日角依俙想,尧言涕泗称。
龙髯远莫及,零泪冻成冰。
诗的整体意思是:追溯古代,尧帝没有留下什么功业,而大禹却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政的施行使天地焕然一新,改变了汉唐的风气。礼乐在四方盛行,交通往来畅通无阻。华封虽然被人传颂,但龙车却已乘风而去。和平的时代终究不长久,承担重任的却是艰难困苦。接续神宗的正统,人们依靠圣母的庇护。桥山上佩剑封印,原庙中见到衣冠的踪迹。各国都沉浸在哀痛之中,嵩阳的桧柏显得格外寒冷。选拔士人时忘记了疏远与卑贱,书卷的数量使人废寝忘食。言论本无益处,最先登上玉殿的却是少数的忠臣。日角依然在思念,尧帝的言辞让我涕泪交流。龙髯已远不可及,泪水冻成了冰。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及政治家。他是苏东坡的弟弟,因其文才和人格受到众人推崇。苏辙的诗词风格清新明朗,擅长描摹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该诗是苏辙为了悼念神宗皇帝而作,表达了对皇帝治国理政的追思与感慨。神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繁荣,但在其去世后,国家面临各种挑战,诗中流露出对未来的不安和对历史的反思。
苏辙的《神宗皇帝挽词三首》以追溯历史为切入点,展现了对神宗皇帝的哀悼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尧与禹的对比,强调历史的传承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显示出对古代理想君主的向往。诗句中提到的“礼乐寰中盛,梯航海外通”,描绘出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却是“承平终不处,副托重艰难”,暴露出国家治理的艰辛与不易。诗中对“华封”与“龙御”的提及,象征着对皇权的追思与对未来的忧虑,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多有悲伤与惆怅,结尾部分的“零泪冻成冰”更是将离别的痛苦与对理想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诗人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思神宗皇帝治国的历史,反思古今治国理政的艰难与挑战,表达了对未来国家命运的担忧。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古代理想君主是哪个?
填空题:诗中提到“礼乐寰中盛,__海外通”。
判断题:全诗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的赞美与敬仰。 (对/错)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与《登高》都以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个体对历史的反思与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