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9:12
水龙吟·曾著意斟量过
作者:赵长卿 〔宋代〕
曾著意斟量过,天下事无穷尽。
贪荣贪富,朝思夕计,空劳方寸。
蹑足封王,功名盖世,谁如韩信。
更堆金积玉,石崇豪侈,当时望倾西晋。
长乐宫中一叹,又何须累累悬印。
坠楼效死,轻车东市,头膏血刃。
尤物虚名,於身何补,一齐休问。
遇当歌临酒,舒眉展眼,且随缘分。
我曾经仔细思量过,世间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
贪图荣华富贵,朝思暮想,结果只是徒劳无功。
即便是踏上封王之路,功名轰动一时,又有谁能比得上韩信呢?
即便是堆积如山的财富,石崇那样的奢侈,曾经让西晋倾倒。
在长乐宫中无奈叹息,又何必为那些繁琐的印章而烦恼呢?
跳楼自尽,轻车驶入东市,留下的是鲜血淋漓的头颅。
那些虚名的美好,对身体又有什么补益,何必去追问呢?
遇到歌声伴酒,舒展眉眼,随缘而活就是了。
作者介绍:赵长卿,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追求的困惑与无奈。赵长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面对浮华的世俗,表达了自己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水龙吟·曾著意斟量过》展现了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天下事无穷尽”开篇,指出世间的繁华与纷扰是永无止境的,令人心生疲惫。接下来,他提到“贪荣贪富”,揭示出追逐名利的无奈与空虚。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韩信和石崇,分别象征着不同时代的功名与财富。他们的成功与奢侈在诗人眼中,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是沉重的负担。长乐宫中的叹息,正是对权力与名利的深刻反思。最终,诗人选择了“且随缘分”,即放下执念,随遇而安。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对荣华富贵的洒脱,更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名利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提倡一种随缘而活的态度。
诗词测试:
赵长卿的《水龙吟·曾著意斟量过》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诗中提到的“韩信”代表了什么?
A. 名利
B. 绝望
C. 伟大的功名
“长乐宫中一叹”中“长乐宫”象征什么?
A. 荣华富贵
B. 绝望
C. 自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赵长卿的《水龙吟》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赵长卿更倾向于对功名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享受当下,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赵长卿的《水龙吟·曾著意斟量过》,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