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32
酬薛晓帆
作者:曾国藩
风骚难可熄,推激惟建安。
参军信能事,声裂才亦殚。
寂寞杜陵老,苦为忧患千。
上承柔澹思,下启碧海澜。
茫茫望前哲,自立良独难。
君今抱古调,倾情为我弹。
虚名播九野,内美常不完。
相期蓄令德,各护凌风翰。
风骚的风采难以熄灭,唯有像建安时期的诗人那样激发。
参军之事,确实可以依靠,声名如雷,才华也将尽显。
在杜陵的寂寞中年老,因忧虑与苦恼而感到千般辛苦。
向上承接柔和淡雅的思绪,向下开启碧海的波澜。
茫茫前望哲人,自立自强实在艰难。
你如今怀抱古老的旋律,倾情为我演奏。
虚名虽流传四方,内心的美德却总是难以完全。
期待彼此积蓄美德,维持高洁的风范。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岳州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平定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被尊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诗歌常反映其个人的理想与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曾国藩对友人薛晓帆的回应,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尊重和对当代文人的期望,反映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友谊的重视。
《酬薛晓帆》是曾国藩对友人的抒情之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开篇以“风骚难可熄”引入,表明对文人风采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自身在仕途与文学上的艰难。接下来的“参军信能事”则是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仍能坚持理想与追求的决心。
诗中“寂寞杜陵老”一句,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生活的艰辛,正如杜甫的晚年;而“上承柔澹思,下启碧海澜”则展现出一种从内心平静到外在波澜壮阔的转变,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结尾部分“相期蓄令德,各护凌风翰”,不仅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对自我修养的提醒,强调内在美德的重要性。整首诗在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中,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求与对理想的坚持,展现了在艰难处境中对友谊和美德的重视,鼓励自我修养与高尚品德的追求。
诗词测试:
“风骚难可熄”中“风骚”指的是: A. 风的骚动 B. 文人的才华 C. 一种情绪 D. 诗的韵律
诗中提到的“杜陵”指的是: A. 杜甫的故乡 B. 一座山 C. 一条河流 D. 一个城市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绝望 B. 希望 C. 喜悦 D. 怨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