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45:29
原文展示:
寄怀 秦韬玉 〔唐代〕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 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心中总是藏着剑,行事遵循儒家的风范,现在大道已经变得混沌不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名声和才华,却也像一张忧愁的网束缚着英雄。苏公(苏武)无论到哪个国家都挂着印信,楚国的将领却没有官职可以用来奖赏功绩。如果能够重生在太平盛世,也许会回首往事,为困境而哭泣。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抒情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当时社会混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下创作的,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心剑”、“儒风”、“大道”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一句,既表达了对才华的追求,也揭示了英雄被现实束缚的无奈。结尾的“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则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悲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作者通过对“心剑”、“儒风”、“大道”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对英雄被现实束缚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心剑”比喻什么? A. 坚定的志向 B. 忧愁的束缚 C. 理想的社会状态 答案:A
“苏公有国皆悬印”中的“苏公”指的是谁? A. 苏武 B. 苏洵 C. 苏轼 答案:A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B. 对现实困境的满足 C. 对英雄命运的冷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