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22: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2:49:10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
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时月作魂。
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一片苔藓的床上,水流留下痕迹,谁来欣赏这清幽之境,动摇了天地的气韵。
谪仙(指李白)醉后,云彩成了他的态度,野客吟唱时,月亮成为了他的灵魂。
光阴不再回头,波浪自远而来,风流韵事难以询问,石头也默默无言。
近来多少游客登临此地,千年后又有谁来评说这些胜景呢?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吴融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回顾历史与现实,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李白与杜甫的仰慕,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苔床水漱痕”开篇,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清幽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苔藓覆盖的石床和水流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变化,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谪仙醉后云为态”,将李白的豪情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了诗人醉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光景不回波自远”一句,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易逝,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多少登临客”,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思考。千年之后,谁还会记得这些美好的瞬间?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反映出诗人对人类情感与记忆的无奈与感叹。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皆展示了吴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了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李白与杜甫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浩瀚,令人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谪仙”指的是谁?
“光景不回波自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千载谁将胜事论”是对什么的思考?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首诗虽各有侧重,但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