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衮州泗河中石床(李白、杜甫皆此饮咏)》

时间: 2025-08-01 22:49:10

诗句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

谪仙醉后云为态,

野客吟时月作魂。

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2:49:10

原文展示: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
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时月作魂。
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白话文翻译:

一片苔藓的床上,水流留下痕迹,谁来欣赏这清幽之境,动摇了天地的气韵。
谪仙(指李白)醉后,云彩成了他的态度,野客吟唱时,月亮成为了他的灵魂。
光阴不再回头,波浪自远而来,风流韵事难以询问,石头也默默无言。
近来多少游客登临此地,千年后又有谁来评说这些胜景呢?

注释:

  • 苔床:指长满苔藓的石床,象征自然的清幽与静谧。
  • 漱痕:水流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暗示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谪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贬,称为“谪仙”。
  • 云为态:形容李白醉后的豪放情态,似乎与云朵融为一体。
  • 野客:指游历于自然中的诗人,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 千载谁将胜事论:意指时间久远后,谁还会来评说这些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吴融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回顾历史与现实,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李白与杜甫的仰慕,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苔床水漱痕”开篇,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清幽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苔藓覆盖的石床和水流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变化,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谪仙醉后云为态”,将李白的豪情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了诗人醉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光景不回波自远”一句,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易逝,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多少登临客”,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思考。千年之后,谁还会记得这些美好的瞬间?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反映出诗人对人类情感与记忆的无奈与感叹。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皆展示了吴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片苔床水漱痕:描绘了自然的场景,苔藓覆盖的石床与流水相伴,给人以清新之感。
  2. 何人清赏动乾坤:感叹谁能够欣赏这清幽的美景,似乎在暗示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少之又少。
  3. 谪仙醉后云为态:李白饮酒后的豪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他洒脱的个性。
  4. 野客吟时月作魂:游子在吟咏时,月亮成为了他的灵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沉醉。
  5. 光景不回波自远:时间不再回头,波浪如同岁月般远去,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6. 风流难问石无言:风流韵事难以询问,石头则默默无言,表现出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
  7. 迩来多少登临客:近来有许多游客到此,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8. 千载谁将胜事论:千年之后,谁来评说这些美好的景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与疑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为态”形容李白的洒脱与自然的结合。
  • 拟人:如“石无言”,赋予石头以情感,表现其沉默与无奈。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平仄相间,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了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李白与杜甫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浩瀚,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床:象征自然的宁静,暗示岁月的积淀。
  • :常被视为诗人的灵魂与情感寄托,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体现了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谪仙”指的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吴融
      答案:B
  2. “光景不回波自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的乐观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千载谁将胜事论”是对什么的思考?

    • A. 自然景色
    • B. 人事的无常
    • C. 诗人的生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体现他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 《登高》:杜甫在高处感慨国事,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两首诗虽各有侧重,但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李白诗集》
  3. 《杜甫诗集》
  4.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5.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双流旅舍 书生 排闷 春雨 寒食 送张叔潜编修造朝四首 其四 喜晴 杂赋 梅花 正月十六日送子虡至梅市归舟示子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望所依 氏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炼风 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褫其华衮,示人本相 一人之交 包含熬的成语 門字旁的字 揆格 各安本业 和平共处 巾字旁的字 一笑置之 族庖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包含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