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张拱垣南师山庄》

时间: 2025-07-29 13:15:52

诗句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15:52

原文展示: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河流淌过菜园,四周千山环抱着破旧的茅屋。
清晨的云彩填满了断裂的山岭,傍晚的鸟儿呼唤着主人回去锄地。
树荫下的天空似乎要下雨,沙地上昆虫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不必去了解魏晋时期的繁华,午后的梦正是那样的悠然自得。

注释:

  • 敝庐:破旧的茅草屋。
  • 晓云:早晨的云。
  • 唤归锄:叫人回去锄地,指的是农忙的生活。
  • 蘧蘧: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一鳌,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南师山庄的隐居生活,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首联“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以水和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安详的氛围。接着“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则通过晨云和暮鸟进一步增强了时间的流逝感,生动地刻画出农人日常生活的情景。后两句“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则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交织,展现出生命的多样性与深邃的哲思。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水下园蔬”:水流经过菜园,描绘出田园的生机。
  2. “千山环敝庐”:山环抱着破旧的茅屋,显示出隐居的环境。
  3. “晓云填断岭”:晨云覆盖在山岭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暮鸟唤归锄”:傍晚鸟儿啼叫,唤回农人,体现生活的节奏。
  5. “树荫天疑雨”:树下的阴影让人怀疑即将下雨,暗示天气的变化。
  6. “沙明虫著书”:沙地上昆虫在忙碌,象征生命的活力。
  7. “无劳知魏晋”:不必去了解历史的繁华,表达对历史的淡漠。
  8. “午梦正蘧蘧”:午后的梦境安静而悠然,体现作者的内心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虫著书”,将昆虫的活动比作写书,生动形象。
  • 拟人:如“暮鸟唤归锄”,让鸟儿具有人类的情感,增添生活气息。
  • 对仗:首联和颈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表现出一种从容、淡泊的生活理想,强调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机与流动,寓意生命的延续。
  2. :象征稳重与安宁,代表隐居的环境。
  3. :象征自由与归属,体现自然的和谐。
  4. 树阴:象征庇护与宁静,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5. :象征劳动与生命的细腻,体现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云填断岭”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晨雾弥漫
    • B. 晨云覆盖山岭
    • C. 晨光明媚
    • D. 晨雨纷飞
  2. 诗句“无劳知魏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淡漠
    • C. 怀念
    • D. 研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达隐逸情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之美,表达诗人的闲适心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魏一鳌的诗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和田园生活的平和,前者追求豪放与奔放,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田园诗的美学与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建溪 旅泊涂江 有所思(一作长相思) 永嘉赠别 续古二十九首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哭王赞府 临风叹 夏日怀天台(一作夏日有怀) 双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驼运 绞丝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言简意明 生狞 吕公车 密密匝匝 精金良玉 示字旁的字 包含桌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饷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前遮后拥 小廉曲谨 摽梅之年 龍字旁的字 缩地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