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29
未可称居士,颓然已放翁。
诗惟标脚气,文不愈头风。
雄任来嘲客,褒无待约僮。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
这段话不能称作居士,已经颓废得像个放翁。
诗只是标志着我的气息,文章终究无法摆脱我那无能的状态。
虽然有英俊之人来嘲笑我,赞美也不需要仆人来请托。
我用三寸长的鸡毛笔,何必如此匆忙呢?
梅曾亮,清代诗人,号白石,生于乾隆年间,以诗风清新、个性独特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状,常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戏书》创作于梅曾亮晚年时期,诗中流露出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世俗的看法与个人的处境。
《戏书》是梅曾亮对自身创作状态的自嘲与反思。诗中充满了对社会风气和个人处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开篇即自我否定,表明自己已无法达到“居士”的境界,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谦逊,也暗含对自身创作的失落感。接着,诗人指出,自己的诗作虽有气息,却无法摆脱困扰,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挣扎。
在嘲笑与赞美的对比中,诗人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漠然,强调自己不需要他人的认可与赞美,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最后提到“鸡毛三寸笔”,用轻巧的笔来写作,暗示创作的随意与无拘束,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整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梅曾亮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创作的反思,表现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未可称居士”中“居士”指的是:
A. 有德之士
B. 普通人
C. 隐士
D. 文人
诗中提到的“放翁”意指:
A. 年轻有为的人
B. 失落潦倒的老者
C. 诗歌的创作者
D. 社交场合的客人
“鸡毛三寸笔”暗示了:
A. 笔的轻便
B. 写作的急迫
C. 诗人的无能
D. 生活的繁琐
对比梅曾亮的《戏书》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梅曾亮则是对个人创作状态的反思。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渗透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