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3: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3:54:06
黄茅迷远近,不见一人行。
信步未知险,回头方可惊。
路由高顶过,云在半腰生。
落日无栖止,飘飘自问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黄茅岭上旅行的情景。眼前的黄茅草丛生,远近都看不到一个行人。我漫步前行,却不知前方的危险,回头一看才感到惊恐。道路从高处穿过,半山腰上云雾缭绕。落日没有栖息的地方,我飘荡着自问路途的去向。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和散文。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丰富,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感慨。
《黄罴岭》写于刘克庄的一次旅行过程中,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此时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士人多感慨身世,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黄罴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在黄茅岭上的旅行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黄茅迷远近”引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一种幽静而荒凉的感觉,似乎在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心境。诗人漫步在茫茫的黄茅之中,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危险,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感与对人生的思索交织在一起。
“信步未知险,回头方可惊”,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惶恐与迷茫,暗示了人生的道路常常充满不确定性。接着,诗人描绘了高路与云雾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变幻。最后的“落日无栖止,飘飘自问程”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落日象征着生命的逝去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对前路的迷茫与不知所措,都在此时得到了集中体现。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描写,更深层地探讨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自我存在与未来的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黄罴岭》成为一首富有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诗作。
整首诗通过对黄茅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感慨,反映了孤独与迷茫的人生状态,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黄茅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前路不明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黄茅”主要指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草
C. 一种花
D. 一种石头
诗中“落日无栖止”表明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助
C. 期待
D. 满足
诗人在黄茅岭上感到的主要情绪是?
A. 兴奋
B. 惊恐与迷茫
C. 自信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