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32
岂惮河湟远,男儿效主恩。
穷边人不到,孤戌自分屯。
马放胡沙暖,烽传塞日昏。
军前初谒帅,戎服走辕门。
这段旅途不怕河流和山谷的遥远,男子汉应当效忠于君主的恩德。
偏远的边疆人少有人到,孤独的戍楼各自分开驻守。
马儿在胡沙中悠闲地吃草,烽火信号传来,边塞的白昼渐渐昏暗。
在军营前第一次拜见统帅,戎装的我走向辕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穆修,宋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边疆生活的艰辛。穆修善于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需要对边疆进行防守和稳定的时候,诗人以送别友人至边寨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
《送人至边寨》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士人忠诚的情感。诗的开篇以“岂惮河湟远”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遥远旅途的无所畏惧,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接着提到“穷边人不到,孤戌自分屯”,则通过描绘偏远边疆的孤独与荒凉,突显了边境的艰苦环境。此处“孤戌”不仅指代戍楼,亦象征着守边兵士的孤独与坚守。
再进一步,诗中“马放胡沙暖,烽传塞日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宁静与紧张,烽火的信号传递着战争的警告,暗含着士兵们随时待命的状态。而最后一句“军前初谒帅,戎服走辕门”则表现出士兵的忠诚与对统帅的敬仰,诗人以此结束,给人以壮志未酬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描绘,也有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一个士人应有的担当与勇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艰苦与士人的忠诚,表达了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人以深厚的感情,展现出一种激昂的士人精神,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不屈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岂惮”的意思是?
A. 反对
B. 害怕
C. 赞美
D. 忽视
“穷边人不到”中“穷边”指的是?
A. 富裕的城市
B. 偏远的边疆
C. 繁荣的街道
D. 安静的湖泊
诗中“烽传塞日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急迫与紧张
C. 自由
D. 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