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33:22
露坐戏嘲星月
东生定西归,月岂不识路。
何须债长庚,夜夜引行步。
星住月不行,星行月不住。
无人问阿娣,此事竟谁主。
不知听金蟆,无乃由玉兔。
来夜偷此星,看日归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月亮和星星的运动,表现了诗人对宇宙运行的思考。东边的太阳升起,西边的月亮归去,月亮难道不知道回家的路吗?为什么还要欠着长庚(即金星)的人情,夜夜引导着行走的步伐?星星停住,月亮却不移动;星星走动,而月亮又不随之而动。无人问及阿娣(指的是月亮),这一切究竟是由谁主宰?不知道那金蟾(指蟾蜍,传说中的月宫生物)在说些什么,是否真是由玉兔(传说中的月兔)所决定?想要在今夜偷取这一颗星星,看看太阳将归向何处?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丰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常在夜晚独坐,抒发对星月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宇宙自然的好奇与感慨。
《露坐戏嘲星月》通过对月亮和星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的深思。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月”和“星”的运动为主线,探讨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表现了人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探求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赋予了月亮“识路”的能力,进一步引出了对星月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债长庚”则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似乎在说,月亮也需依赖星星的引导,显示了宇宙的和谐。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诗人用“金蟾”和“玉兔”的传说,探讨了宇宙运行的主宰者,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与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长庚”指的是哪个星体?
诗中提到的“阿娣”是指谁?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