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25
郎到家时春正忙,
愿郎看蚕奴采桑。
去年蚕死犹自可,今年蚕死愁杀郎。
当郎回到家时,正是春天忙碌的时节,
希望郎能看看蚕女在采桑。
去年蚕死还可以接受,而今年蚕死让郎愁苦不已。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一种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生计的忧虑。蚕桑文化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蚕与桑树的关系密切,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困扰。
作者介绍:孙一元,明代诗人,生活在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影响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琐事,细腻而富有感情,常常反映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春天是农忙的季节,诗中通过对养蚕、采桑的描写,表现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辛苦,同时也暗示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忧虑。
《竹枝词二首 其二》通过简单的词句,描绘了春季农忙的场景,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辛勤劳动和男性对生活的关心与忧虑。第一句“郎到家时春正忙”开篇便点明了时节,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愿郎看蚕奴采桑”则引出了劳动的艰辛与忙碌。通过“蚕奴”的描写,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农妇身上,突显出她们在养蚕、采桑中的重要角色。
而“去年蚕死犹自可,今年蚕死愁杀郎”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去年蚕的意外死亡虽然让人感到无奈,但仍可接受,而今年再次遭遇这样的困境,却让郎感到愁苦不已。这种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易与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劳动的歌颂,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充分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农村风貌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农村生活展开,表达了对艰辛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的关切。
诗词测试:
诗中“郎”指的是谁?
“蚕奴”在诗中指的是?
今年蚕死让郎感到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