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29
原文展示:
来青轩 朱彝尊 〔清代〕 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山亭中,天书堆积如山,往事依然流传着翠辇经过的传说。 不要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频繁向北望去,十三陵的树木又有几时是青翠的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览北京附近的山区时,感慨明朝的兴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明朝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描绘山亭中的天书和翠辇的传说,以及对十三陵树木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落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亭中天书的描绘和对翠辇传说的回忆,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中的“莫倚危栏频北望”一句,既是对读者的一种劝诫,也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最后一句“十三陵树几曾青”则是对明朝兴衰的深刻反思,树木的青翠与否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衰败,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诗人的忧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明朝历史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山亭中天书的描绘和对翠辇传说的回忆,以及对十三陵树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落的忧虑,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天书”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诏书或文书 B. 天上的书籍 C. 山中的古书 D. 诗人的著作
“翠辇”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皇帝的威严 B. 山中的车辆 C. 诗人的回忆 D. 历史的变迁
诗中的“十三陵树几曾青”暗示了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树木的生长 C. 明朝的衰落 D. 诗人的忧虑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