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3:04
菩萨蛮
作者: 丁静兰 〔清代〕
杏花细雨清明节。
追思往事魂将绝。
慈母在堂时。
婷婷弱质依。
临窗开镜匣。
花影节帘箔。
刺绣共拈针。
窗前笑语频。
在清明节的细雨中,杏花轻轻飘落,我追忆往事,仿佛灵魂都要断绝了。想起慈母在世时,我那柔弱的身影依偎在她身旁。临窗之下,打开了镜匣,透过花影,映照着节日的帘子和箔。我们一起拈针刺绣,窗前常有欢声笑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丁静兰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的诗作常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女性的独特视角。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天,杏花盛开,细雨纷飞,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反映出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清明节的沉思与怀念。杏花与细雨的结合,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诗中“慈母在堂时”的回忆,凸显了母爱的伟大与温暖,诗人在这份温情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临窗开镜匣”,揭示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刺绣的细节描写,象征着诗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与珍视。整首诗在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中达到和谐,既有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也有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一种温柔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爱的怀念与珍视,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明节通常在阳历的哪个月份?
A. 2月
B. 4月
C. 6月
D. 8月
诗中提到的“慈母在堂时”是指什么?
A. 诗人的母亲在世时
B. 诗人的母亲去世后
C. 诗人的母亲出外
D. 诗人的母亲生病
诗中“刺绣共拈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乏味
B. 家庭的温馨
C. 争吵
D. 分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菩萨蛮》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