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30:35
今春曾送回乡雁,
欲赋归欤。欲赋归欹。
为报闺人扫敝庐。
今秋又见南飞雁,
岁聿其除。岁聿其除。
却悔今春枉寄书。
今春我曾送走了回乡的大雁,
想要为它写首归来的诗,
是为了告诉闺中人打扫她的破庐。
而今秋又见南飞的大雁,
年岁又将结束。
我却后悔今春白白寄出书信。
本诗中提到的“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思乡与归属。大雁的迁徙代表着游子对故乡的思恋与归心似箭的情感。诗人在春天送走雁时,萌生了写诗的念头,表达对闺中人的思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自己未能及时寄出信件感到懊悔,体现出一种时间无情、错失良机的感叹。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情感细腻见长,擅长描绘人情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农村复兴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迁徙的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这首《采桑子 其二 舟中见雁有感》通过对大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错失机会的惋惜。诗中的“今春曾送回乡雁”开篇即点出主题,伴随着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春天的送别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秋天,诗人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无情与流逝。特别是“却悔今春枉寄书”,通过简单的叹息,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生动而真实,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惆怅。同时,诗中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能及时表达情感的懊悔,表现出一种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测试:
诗人今春送走了哪种鸟类?
A. 燕子
B. 雁
C. 鹅
D. 鸽子
诗中提到的“敝庐”指什么?
A. 破旧的房屋
B. 幸福的家庭
C. 繁华的街道
D. 祖传的庭院
诗人对今春的书信感到什么?
A. 高兴
B. 自豪
C. 后悔
D. 忘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