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8: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8:58:39
顷田十万银裹封,
东皇未肯开冶鎔。
山眩水晃人灭踪,
痴猿冻鹤惊折松。
邻鸡失旦僧懒钟,
昏晓不辨天地聋。
盐虎坐险终陷凶,
狞狮见日空眼红。
书生径卧身龙钟,
讽谏不到齐王宫。
灞陵无驴句不工,
万象丑怪难形容。
我闻古语盈尺丰,
今深一丈愁杀农。
欲将此意问天公,
天公高高高几重。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雷雨和冰雹,导致农田遭受严重损失。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狂暴与人们的无奈,诗人感叹东皇(象征自然或天命)不肯降雨,造成了农作物的绝望。山水晃动,生灵失踪,猿猴和仙鹤因寒冷而惊慌,邻居的鸡也失去了清晨的报晓,僧侣懒得撞钟,天地之间昏暗无光,分不清白天与黑夜。盐虎(比喻险恶的环境)最终遭遇凶险,狞狮(比喻凶猛的野兽)在阳光下露出红眼。书生卧于床上,无法劝谏齐王,感叹诗句不如意,万象丑陋难以言表。诗人回忆古人的智慧,今天却更加忧愁,想要询问天公,奈何天公高高在上,难以捉摸。
作者介绍:方逢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切和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特定的自然灾害后,反映了农民的苦难与自然的无情,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诗人用“十万银裹封”形容农田的珍贵,暗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待。而“东皇未肯开冶鎔”则表现了天意难测,农作物面临绝望。诗中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如“山眩水晃人灭踪”,用以营造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接下来的“痴猿冻鹤惊折松”则将动物的恐惧与自然的冷酷结合,展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此外,诗中“昏晓不辨天地聋”描绘了人们在混乱中失去方向感,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诗人通过“书生径卧身龙钟”,传达出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无力,无法改变现状。结尾部分,诗人以“欲将此意问天公”的无奈发问,传达出对命运的深切感慨。
整首诗情感沉重,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世的感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命运无奈的思考。诗人反映了社会的混乱与人们的无力,最终引发对天命的质疑和沉重的叹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作者用什么形容农田的珍贵?
A. 十万银
B. 一千金
C. 百亩田
D. 一斗米
“东皇未肯开冶鎔”中的“东皇”指的是?
A. 东方的太阳
B. 天帝
C. 自然界
D. 诗人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社会的险恶?
A. 痴猿
B. 盐虎
C. 书生
D. 昏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原文到白话文的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及相关比较等多方面,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