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8: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8:03:28
邓尉多名山,奇秀自兹始。
彩虹映中流,浩渺不知里。
红叶残霞明,青芦晚风起。
徘徊月初出,长空净如洗。
桥头倚横笛,清兴曷云已。
双崦一镜中,空明有如此。
月气不在天,冥冥化为水。
邓尉山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奇特而秀丽的风景从这里开始。
彩虹映照在河水中,浩瀚的水面让人看不清楚其中的深处。
红叶在落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亮,青芦在晚风中摇曳生姿。
我在月光初升时徘徊,长空显得格外澄净。
在桥头倚靠着横笛,心中情趣难以言表。
双重的山峦像一面镜子,空灵明净如此。
月光不再高挂于天际,朦胧间化作了水面上的波光。
诗中提到的“彩虹”和“月气”是自然界的显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心灵的宁静。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作者介绍:潘曾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以清丽见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潘曾莹游览邓尉山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抒发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哲思。
《虎山桥》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山水诗,描绘了邓尉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彩虹”、“红叶”、“青芦”,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展现了山水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邓尉多名山”引入,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崇高的景观,接着通过彩虹与水流的映衬,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红叶和晚风的描写,则带来了浓厚的秋意,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特别是在描写“月初出”的场景时,诗人通过“长空净如洗”的比喻,表达了对宁静夜空的赞美,仿佛一切杂念都被洗净,只有自然的美在心中荡漾。最后几句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景色主要是哪个地方?
诗中“月初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