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8:17
原文展示:
蕃方为纪游之诗未就知府寺簿先生宠示佳句敢辄次韵 赵蕃 〔宋代〕
兹因谋道来,不为看山新。看山虽云新,图画犹昔人。虚亭十日留,欲出凡几巡。隔江树差差,俯槛波粼粼。终藉席间语,乃涤胸中尘。况兹篮舆行,攀崖陟嶙峋。是知竹使符,不异丘壑身。世人何不察,百伪嫌一真。而我孤拙者,崎岖聿其轃。话言听矻矻,书札胜频频。先生今徐州,愚非欧阳陈。庶因唱酬诗,牵联诏无泯。
白话文翻译:
我这次来是为了探讨道理,不是为了看新的山景。虽然山景是新的,但它们就像古代的图画一样。我在空亭中停留了十天,想要离开却多次徘徊。隔着江水,树木参差不齐,俯视栏杆下波光粼粼。最终依靠席间的谈话,才能洗涤心中的尘埃。更何况这次乘坐篮舆旅行,攀登山崖,穿越崎岖。这才知道,竹使符和山谷中的身体没有什么不同。世人为何不察觉,百般虚伪却嫌弃一丝真实。而我这个孤独笨拙的人,经历崎岖才能前进。听话时专注,书信胜过频繁的交流。先生现在在徐州,我并非欧阳修或陈师道。希望通过唱和的诗,让我们的联系不被遗忘。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游览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览时所作,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真实与虚伪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赵蕃对真实与虚伪的深刻思考。诗中,“兹因谋道来,不为看山新”表明他此行的目的是探讨道理,而非仅仅欣赏风景。“看山虽云新,图画犹昔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永恒之美。在“虚亭十日留,欲出凡几巡”中,他表达了对离开的犹豫和对停留的珍惜。通过“隔江树差差,俯槛波粼粼”等细腻的描绘,赵蕃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最后,他通过对“竹使符”和“丘壑身”的对比,表达了对真实与虚伪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赵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真实与虚伪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重视。赵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真实与虚伪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赵蕃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欣赏风景 B. 探讨道理 C. 表达孤独 D. 赞美自然 答案:B
诗中“看山虽云新,图画犹昔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山景虽新,但像古代图画一样美丽 B. 山景虽新,但像古代图画一样陈旧 C. 山景虽新,但像古代图画一样难以理解 D. 山景虽新,但像古代图画一样平凡 答案:A
诗中“终藉席间语,乃涤胸中尘”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通过席间的谈话,洗涤心中的尘埃 B. 通过席间的谈话,增加心中的尘埃 C. 通过席间的谈话,忘记心中的尘埃 D. 通过席间的谈话,隐藏心中的尘埃 答案:A
诗中“世人何不察,百伪嫌一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世人百般虚伪却嫌弃一丝真实 B. 世人百般真实却嫌弃一丝虚伪 C. 世人百般虚伪却追求一丝真实 D. 世人百般真实却追求一丝虚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