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3:3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7:28
致政王宣义挽辞 其二
作者: 史浩 〔宋代〕
天大于门报,人歌窦氏芳。
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
柏惨方庐墓,琴祥定趣装。
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王宣义的哀悼与怀念。诗中提到“天大于门报”,意指天大的恩典在于门前的传报;“人歌窦氏芳”,则是人们歌颂窦氏之美德。接着提到“诤臣登冢嗣”,意指忠臣在墓前继承遗志,“圣德在吾皇”,意指皇帝的德行仍在,未曾消逝。“柏惨方庐墓”,描绘了墓前的柏树苍翠,“琴祥定趣装”,则是指琴音悠扬,增添了哀伤的气氛。最后一句“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表达了对未来国家的忧虑与对往昔的怀念。
作者介绍:史浩,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史浩对政王宣义去世的哀悼之际,表达了对其忠诚与德行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致政王宣义挽辞 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挽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政王的追悼与怀念。开篇以“天大于门报”引入,表明了政王在世时的伟大与光辉,昭示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与恩德。接着提到“人歌窦氏芳”,则展现了政王在民间的美誉,体现了他德行的广泛影响。
诗歌中“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则更突出了忠臣对国王的追忆与对其德行的肯定,似乎在告诉后人,忠诚与德行是多么重要的价值。接下来的意象“柏惨方庐墓”,通过描绘苍翠的柏树,增添了哀悼的气氛,而“琴祥定趣装”则用琴声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凄凉而又美好的情感。
最后两句“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则是对未来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人在追悼中反思国家的前景,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责任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哀悼,更是对国家与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天大于门报”与“人歌窦氏芳”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对政王的追悼、对忠臣的肯定以及对未来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情感基调厚重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人歌窦氏芳”是指什么?
“圣德在吾皇”表达了诗人对政王的什么情感?
诗中“琴祥定趣装”意图传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