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翦征袍(同前)》

时间: 2025-04-27 05:30:32

诗句

抛练杵,傍窗纱。

巧翦征袍斗出花。

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32

原文展示

《翦征袍》
抛练杵,傍窗纱。
巧翦征袍斗出花。
想见陇头长戍客,
授衣时节也思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窗边轻巧地裁剪征袍,心中思念远方戍边的恋人,想象着他在授衣的时节也会想念家乡。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战士的思念和对家的牵挂。

注释

  • 抛练杵:指抛下用于纺织的杵,表示正在进行缝纫或裁剪工作。
  • 傍窗纱:窗纱旁边,指的是在光线透过纱窗的地方。
  • 巧翦征袍:巧妙地裁剪出战袍,表现了女子的手艺。
  • 斗出花:斗:形容花纹;指裁剪出的袍子上有花纹。
  • 陇头:指陇山,意指边境的戍守之地。
  • 长戍客:长期驻守的士兵。
  • 授衣时节:即换衣服的季节,通常是指秋冬之际,寓意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90-1150),字之渔,号秋水,晚号缀锦山人,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与长调,风格清新,情感细腻。贺铸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在安静的家庭环境中思念戍边的恋人,反映了士兵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诗歌鉴赏

《翦征袍》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女子在窗边静静地裁剪征袍,手中的动作轻巧而灵动,似乎在为远方的军人准备一件温暖的服装。这一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巧手,也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关怀。

接下来的“想见陇头长戍客”一句,情感逐渐升温,诗人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者的强烈思念。陇头作为边疆的象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离别的痛苦。诗中“授衣时节也思家”一句,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思念家乡的情感始终如影随形。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士兵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分离与思念。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但贺铸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使得这首诗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抛练杵,傍窗纱。”:女子放下手中的纺织工具,专心致志地在窗边裁剪。
    • “巧翦征袍斗出花。”:她的手艺高超,裁剪出的袍子如同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丽与温暖。
    • “想见陇头长戍客,”:表达了对远方士兵的思念,陇头暗示了边境的艰苦环境。
    • “授衣时节也思家。”:不仅是对士兵的思念,也是对家乡的深切挂念。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抛练杵,傍窗纱”,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的运用,如窗纱、征袍,营造了温馨与思念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表达了在动荡的社会中,人们对家乡与亲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窗纱:象征着生活的安静与温暖,同时也暗示着隔绝与思念。
  • 征袍:代表着士兵的身份与责任,也象征着对爱情的承诺与期待。
  • 长戍客:反映了士兵生活的艰苦与孤独,突显了思乡之情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抛练杵,傍窗纱”中的“练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武器
    B. 纺织工具
    C. 裁剪工具

  2. 诗中提到的“陇头”象征什么? A. 家乡
    B. 战场边境
    C. 城市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贺铸的《翦征袍》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夜晚的孤独感,而贺铸则通过裁剪这一具体行为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赴省诸友·郑耕道 得曾景建书一首 饮良翁宫教新第二首 读崇宁后长编二首 二月八日二首 挽汤仲能二首 别张季 昔与仙游傅常傅父子游从识其幼子方总角晚归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书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质孙 甘字旁的字 掸人 少庶子 万乘之君 桑梓之地 龙蟠虬结 乚字旁的字 垢面蓬头 白字旁的字 谒告 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祥桑谷 赤字旁的字 名不虚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