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18:04
庆春宫·七夕
作者: 李岳瑞 〔清代〕
罗扇恩疏,桃笙凉逗,雁风又到江城。
玉笛新愁,文箫悽怨,可堪尽作秋声。
人閒天上,怅今夜凄凉四星。
珧纹窗掩,雁胫镫昏,离思深萦。
微波著意将迎。谁信今生,天遣飘零。
银汉迢遥,瑶京修阻,素娥应悔孤清。
镜中鸾影,算草草新妆照成。
个侬知否,梦雨疑云,难慰多情。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凄凉与思念。扇子轻轻摇动,恩情疏远,桃笙的凉意让人想起了江城的雁风。玉笛的音调传来新的愁绪,而文箫的悲怨声似乎都化作了秋日的低鸣。夜空中星星闪烁,令人怅惘,今夜的凄凉让人感到孤独。窗前的蛤蜊纹窗帘轻轻掩住,雁影在灯下迷离,思念的情感深深缠绕。微波荡漾,似乎在迎接什么。谁能相信今生竟是天意的漂泊?银汉遥远,瑶京的路途修长,素娥或许也在悔恨孤独的清冷。镜中映出鸾鸟的影子,草草的妆容已成定局。你可知我此刻的心情?梦中细雨如云,难以安慰我多情的心。
作者介绍:李岳瑞是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婉约细腻。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牛郎织女的爱情,此诗写于七夕,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李岳瑞的《庆春宫·七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将七夕夜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罗扇”、“桃笙”、“玉笛”等,不仅描绘了七夕的氛围,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人以“罗扇”开篇,便引出一段关于恩情疏远的回忆,接着用“雁风又到江城”引发对往昔的追忆,彰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天上星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七夕之夜的凄凉与怅惘。尤其是“银汉迢遥,瑶京修阻”,将距离的遥远与爱情的渺茫结合,展现出对爱情的无奈与向往。最后,诗人用“梦雨疑云”收尾,暗示着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七夕这一主题,探讨了孤独、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感,体现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失落。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罗扇”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恩情疏远
C. 平静
D. 兴奋
“银汉迢遥”中的“银汉”指代什么?
A. 河流
B. 月亮
C. 银河
D. 大海
诗中的“瑶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现实中的城市
B. 传说中的仙境
C. 诗人家乡
D. 亡灵之地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在探讨爱情与孤独,但李岳瑞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象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