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56
一亩栖云静不哗,日依铅椠作生涯。
澜翻学海频移棹,稼穫情田已满车。
问字尽过扬子宅,藏书应拟邺侯家。
先生尽日横经坐,不觉秋霜点鬓华。
这片一亩的田园静谧如云,不发出喧嚣,阳光照在铅色的书桌上,过着我的书生生活。
在波涛翻滚的学海中,频繁地划动着小舟,收获的知识已满载而归。
问过字典的字词都已经遍及扬子江的宅邸,藏书的数量应当比得上邺侯家。
老师整天坐在书桌上读经,不觉间秋霜已悄然落在鬓发上。
陈政,明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强调读书与修身的重要性。
《经训堂》是在作者的读书生活中所作,以表达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重文轻武、崇尚书卷气的社会风气。
《经训堂》是一首充满书卷气和田园情趣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诗的开头以“一亩栖云静不哗”描绘出诗人所处的安静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学习氛围。接着“日依铅椠作生涯”,则通过阳光照射在书桌上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埋首书海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
“澜翻学海频移棹”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的情景,展示出他对学习的热忱与坚持。紧接着“稼穫情田已满车”,则用“稼穫”这一农事隐喻,巧妙地将知识的收获与田园的丰收相联系,突显出学习的成果和价值。
后两句“问字尽过扬子宅,藏书应拟邺侯家”,体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扬子宅与邺侯家分别象征着文化的广泛与深厚,表现了诗人希望拥有丰富知识的愿望。而最后一句“先生尽日横经坐,不觉秋霜点鬓华”,则是对老师的敬仰,展现出对知识的敬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浑然一体,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生活的深切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体现了读书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了明代文人重文轻武的文化氛围。
诗中提到的“扬子宅”象征着什么?
A. 田园生活
B. 文化传承
C. 自然风光
答案:B
“日依铅椠”中的“铅椠”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书桌
C. 船只
答案:B
诗中表现出对老师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敬仰
C. 疏远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