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方行人》

时间: 2025-04-27 03:07:18

诗句

彤门九重远万里,四海平康此中起。

六月七月杂暑雨,街泥才乾行沮洳。

送君都门东,堂堂仪貌清且雄。

手持绣斧骑花骢,丈夫意气凌紫虹。

飞帆南指青冥度,石城微茫绕烟雾。

明月娟娟淮水楼,晴霞苒苒钟山树。

玄武湖边揽苍翠,北睇皇居想安寐。

何以献之缄皂囊,一日三发迅鸟翔。

君能言,君理尽。

君言安得皆流行,一日三发翔鸟迅。

酌君玉壶之美酒,赠以锦橐之琼琴。

清尘弱水自此隔,天涯日望瑶华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7:18

原文展示

彤门九重远万里,四海平康此中起。六月七月杂暑雨,街泥才乾行沮洳。送君都门东,堂堂仪貌清且雄。手持绣斧骑花骢,丈夫意气凌紫虹。飞帆南指青冥度,石城微茫绕烟雾。明月娟娟淮水楼,晴霞苒苒钟山树。玄武湖边揽苍翠,北睇皇居想安寐。何以献之缄皂囊,一日三发迅鸟翔。君能言,君理尽。君言安得皆流行,一日三发翔鸟迅。酌君玉壶之美酒,赠以锦橐之琼琴。清尘弱水自此隔,天涯日望瑶华音。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宫门深远,距离万里,四海的和平由此兴起。六月七月间,暑雨交加,街道上的泥泞刚刚干涸,行走仍感泥泞。在都城的东门送别你,你仪表堂堂,清秀而雄壮。手持绣斧,骑着花马,你的意气高昂,直冲云霄。帆船南下,穿越青冥,石城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淮水边的楼阁,晴朗的霞光映照着钟山的树木。在玄武湖边欣赏苍翠的景色,向北望去,想象皇居的安宁。如何将我的心意封存于黑色的囊中,一日三次,像迅疾的鸟儿飞翔。你能言善辩,你的道理尽善尽美。你的言论如何能广泛流传,一日三次,像迅疾的鸟儿飞翔。为你斟满玉壶中的美酒,赠送你锦囊中的琼琴。从此,清尘与弱水相隔,天涯海角,我日日盼望你的佳音。

注释

  • 彤门:红色的宫门,指皇宫。
  • 九重:形容宫门深远。
  • 平康:和平、安定。
  • 沮洳:泥泞。
  • 绣斧: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象征权力。
  • 花骢:花马,指骏马。
  • 青冥:天空。
  • 石城:指南京城。
  • 娟娟:明亮的样子。
  • 苒苒:轻柔的样子。
  • 玄武湖:南京的湖泊。
  • 皂囊:黑色的囊,古代用于封存重要文件。
  • 锦橐:锦囊。
  • 琼琴:美玉制成的琴。
  • 清尘弱水:比喻相隔遥远。
  • 瑶华音:美好的音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书法亦颇有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祝允明为送别一位行人而作,表达了对行人的赞美和对其远行的祝愿。诗中通过对行人的仪貌、意气的描绘,以及对远行路途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行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远行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行人的仪貌、意气的描绘,以及对远行路途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行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远行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彤门九重”、“绣斧骑花骢”、“飞帆南指青冥度”等,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诗中的“明月娟娟淮水楼,晴霞苒苒钟山树”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彤门九重远万里:以皇宫的深远象征国家的广阔。
  2. 四海平康此中起:国家的和平由此兴起。
  3. 六月七月杂暑雨:描述暑雨交加的时节。
  4. 街泥才乾行沮洳:街道泥泞,行走不便。
  5. 送君都门东:在都城的东门送别。
  6. 堂堂仪貌清且雄:形容行人的仪表堂堂。
  7. 手持绣斧骑花骢:手持仪仗,骑着骏马。
  8. 丈夫意气凌紫虹:形容行人的意气高昂。
  9. 飞帆南指青冥度:帆船南下,穿越天空。
  10. 石城微茫绕烟雾:石城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11. 明月娟娟淮水楼: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淮水边的楼阁。
  12. 晴霞苒苒钟山树:晴朗的霞光映照着钟山的树木。
  13. 玄武湖边揽苍翠:在玄武湖边欣赏苍翠的景色。
  14. 北睇皇居想安寐:向北望去,想象皇居的安宁。
  15. 何以献之缄皂囊:如何将心意封存于黑色的囊中。
  16. 一日三发迅鸟翔:像迅疾的鸟儿飞翔。
  17. 君能言,君理尽:你能言善辩,你的道理尽善尽美。
  18. 君言安得皆流行:你的言论如何能广泛流传。
  19. 一日三发翔鸟迅:像迅疾的鸟儿飞翔。
  20. 酌君玉壶之美酒:为你斟满玉壶中的美酒。
  21. 赠以锦橐之琼琴:赠送你锦囊中的琼琴。
  22. 清尘弱水自此隔:从此,清尘与弱水相隔。
  23. 天涯日望瑶华音:天涯海角,我日日盼望你的佳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丈夫意气凌紫虹”,将行人的意气比作直冲云霄的紫虹。
  • 拟人:如“明月娟娟淮水楼”,将明月拟人化,形容其明亮。
  • 对仗:如“彤门九重远万里,四海平康此中起”,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通过对行人的仪貌、意气的描绘,以及对远行路途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远行的美好祝愿。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行人的赞美和对远行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门:象征皇宫的深远。
  • 绣斧:象征权力。
  • 花骢:象征骏马。
  • 青冥:象征天空。
  • 石城:象征南京城。
  • 明月:象征明亮。
  • 晴霞:象征晴朗。
  • 玄武湖:象征南京的湖泊。
  • 皂囊:象征封存重要文件。
  • 锦橐:象征锦囊。
  • 琼琴:象征美玉制成的琴。
  • 清尘弱水:象征相隔遥远。
  • 瑶华音:象征美好的音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彤门九重远万里”中的“彤门”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宫门 B. 红色的门 C. 红色的城门 D. 红色的门楼

  2. 诗中“手持绣斧骑花骢”中的“绣斧”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武器 C. 仪仗 D. 装饰

  3. 诗中“飞帆南指青冥度”中的“青冥”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海洋 C. 山脉 D. 森林

  4. 诗中“明月娟娟淮水楼”中的“娟娟”形容什么? A. 明亮 B. 美丽 C. 温柔 D. 高大

  5. 诗中“清尘弱水自此隔”中的“清尘弱水”比喻什么? A. 相隔遥远 B. 清澈的水 C. 清新的空气 D. 清静的地方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行的祝愿。
  • 李白《送友人》: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祝允明《送方行人》: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行的祝愿,而祝允明的诗则更多地通过对行人的仪貌、意气的描绘,以及对远行路途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行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远行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祝允明诗集》
  • 《中国古代送别诗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九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四 庐山三叠泉 西湖旧梦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鲁港败北 花石纲 浮丘道人招魂歌 蓟北春望 短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拔开头的成语 命臣 礼宠 逾闲荡检 包含息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入阁登坛 毫不含糊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急如星火 支字旁的字 走投无路 相踵 鼠字旁的字 全始全终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