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2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26:43
篱援萧疏堂奥寒,西从蜀岭北淮山。
少狂曾似身摩垒,衰暮今无力拓关。
烽火终年烦斥堠,车书何日混舆寰。
采飞冗惰楼船敝,谁为朝家备海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萧条与动荡。篱笆稀疏,堂前寒意逼人,西边是蜀地的山岭,北面则是淮水的山脉。年轻时曾有过激昂的斗志,像是在城墙上摩擦着身体,但如今已是衰老无力,无法再去开拓新的疆域。战火一年四季不断地困扰着边塞,何时才能与车书相融,恢复四海的安宁?如今的楼船已是破旧不堪,谁来为朝廷准备那海湾的防备呢?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季和,号白石,山东人。他以写边塞诗和咏史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入侵、边疆战乱不断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反映出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刘克庄的《又闻边报四首》其一,深刻地描绘了边疆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他通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带来的寒冷与荒凉,体现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力感。诗中“烽火终年烦斥堠”,表现出战火连绵不断的苦境,令人心生怜悯。诗人即使在衰老之时,也无法忘却曾经的壮志,而如今的“楼船敝”,则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能为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和反问等手法。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与现在的无力,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无力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怀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摩垒”指的是什么?
A. 城墙
B. 战斗
C. 青春
D. 边境
“烽火终年烦斥堠”中的“烽火”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繁荣
D. 冷清
“谁为朝家备海湾”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信
B. 无奈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又闻边报四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后者则表现了壮丽的边疆风光与豪情壮志。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