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54
庆州名父子,忠勇横八区。
许身如稷契,初不学孙吴。
荷戈去防秋,面皱鬓欲疏。
虽折千里冲,岂若秉事枢。
庆州有位著名的父子,他们忠诚勇敢,横跨八个地区。
他们愿意像稷契那样献身,根本不学习孙吴的谋略。
他们提着武器去抵御秋天的敌人,脸上皱纹渐多,鬓发也开始稀疏。
虽然经历了千里的冲锋陷阵,难道比不上掌握政事的枢纽重要吗?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同为“宋四家”,在诗歌上提倡自然、清新、真挚的风格,同时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成就。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是黄庭坚对好友邢惇夫的秋思寄情之作。在诗中,黄庭坚表达了对忠勇之士的赞美,并反映了个人与国家、忠诚与智慧之间的思考与抉择。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内心充满了感慨。
黄庭坚的这首诗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深沉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忠勇之士的精神,传达了对国家和个人职责的理解与追求。开头部分提到的“庆州名父子”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勇人物,诗人用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引入主题,借以引发读者对于忠诚和责任的深思。
中间两句“许身如稷契,初不学孙吴”则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智谋与忠诚的思辨。稷契代表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而孙吴则象征着世俗的权谋与智慧,诗人似乎在强调忠诚的价值高于单纯的谋略。
最后两句“虽折千里冲,岂若秉事枢”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奋勇向前与处理政事之间的选择。经历千里征战的英雄是否比得上掌握国家大事的智者,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增强了思考的深度,令读者反思何为真正的英雄与责任。
整首诗围绕忠诚、勇气以及对个人责任的思考展开,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最终引导读者思索何为真正的英雄。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庆州名父子”象征什么?
A. 个人荣誉
B. 忠诚与勇气
C. 智谋与权力
诗中“许身如稷契”主要表达什么?
A. 追求权谋
B. 对忠诚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厌倦
最后两句“岂若秉事枢”意在强调什么?
A. 战斗的价值
B. 智慧与责任
C. 个人的牺牲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