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3:38
《鸡鸣曲》 作者:李廓〔唐代〕
星稀月没上五更,
胶胶角角鸡初鸣。
征人牵马出门立,
辞妾欲向安西行。
再鸣引颈檐头下,
月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地色第三鸣,
旌旗红尘已出城。
妇人上城乱招手,
夫婿不闻遥哭声。
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
在星辰稀疏、月亮渐沉的五更时分,鸡在角落里初次报晓。征人牵着马站在门口,正准备向安西出发,告别妻子。第二声鸡鸣时,鸡昂起脖子在屋檐下鸣叫,月中鸡鸣声催促着他上马。刚刚分开,第三声鸡鸣又响起,红旗在尘土飞扬中已经出城。城上的妻子在乱招手,丈夫却听不到她遥远的哭声。长久以来,我恨鸡鸣时分的离别之苦,不愿让鸡栖息在窗户旁边。
“长恨鸡鸣别时苦”中的“长恨”可以引申为对离别的深切怀念,这在古诗中常出现,传达了离别之苦的普遍情感。
李廓,唐代诗人,创作风格多样,以边塞诗闻名,常描绘征人的辛苦和思乡之情,其作品多反映战争和离别的主题。
《鸡鸣曲》写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时期,诗中反映了征人出征前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的留恋与思念。
《鸡鸣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边塞诗,描绘了征人离别的情景。开篇的“星稀月没上五更”通过天象描绘出清晨的宁静,营造了一个静谧却又充满动感的场景。当鸡鸣响起,征人牵马出门,告别妻子,这一刻不仅是动作的描绘,更是情感的交汇。第二声鸡鸣引导着征人离开的脚步,诗人用“月中角声催上马”更是将离别的紧迫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旌旗红尘已出城”的画面,展现了征人即将远行的景象;而“妇人上城乱招手,夫婿不闻遥哭声”则深刻地反映了离别后妻子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句“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更是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痛苦,恰如其分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触动着每一个读者心中的柔软之处。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征人出征时对妻子的深切眷恋与不舍。通过清晨鸡鸣的意象,诗人传递了离别的苦痛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战争与离别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鸡鸣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安西”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