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池上对月五首》

时间: 2025-08-01 11:22:06

诗句

方士诳三郎,蟾宫事涉茫。

至尊宜夕月,安敢问霓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1:22:06

原文展示

池上对月五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方士诳三郎,蟾宫事涉茫。
至尊宜夕月,安敢问霓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和幻影的思考。方士(掌握方术的人)欺骗了三郎(指代某个年轻人),在蟾宫的事情上显得模糊不清。至尊(指代天上的神仙)在这明亮的月夜里,怎敢去询问霓裳(仙女的衣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士:指掌握道术的人,通常与道教有关。
  • 三郎:通常指年轻男子,可能是一位追求真理的青年。
  • 蟾宫: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常与嫦娥相关。
  • 至尊:尊贵的神明或人物。
  • 霓裳:用以形容华美的衣服,常与仙女有关。

典故解析:

  • 蟾宫传说:传说嫦娥居住在月亮上的蟾宫,与月亮的神秘性相关。
  • 霓裳羽衣:出自古代诗歌,象征着美丽与高贵的服装,通常与仙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古诗和词。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与现实,展现了作者对人世间幻影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及方士和三郎,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崇拜,也揭示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迷惘。月亮的明亮与蟾宫的神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却又无从把握。

“至尊宜夕月”一句,表现了对于自然与神明的敬畏。诗中提到的“霓裳”,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却常常显得遥不可及。整首诗在清冷的月光下,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再美的理想,也需要面对现实的考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士诳三郎”:方士以虚假之言欺骗年轻人,暗示着对真理的误解和追求中的迷茫。
  • “蟾宫事涉茫”:蟾宫的事情显得模糊不清,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中存在的迷惑与不确定性。
  • “至尊宜夕月”:在这明亮的月光下,神明的存在显得更加尊贵,也暗示追求理想的崇高。
  • “安敢问霓裳”:面对如此美丽而不可及的理想,谁敢轻言询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作对月亮的向往,突显其遥远与不易。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亮与理想人格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真理与美好生活过程中的迷惘、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理想、追求与纯净。
  • 蟾宫:神秘而遥远的理想境地。
  • 霓裳:美丽、华贵的象征,代表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士”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年轻人
    B. 掌握方术的人
    C. 神明

  2. “蟾宫”象征什么?
    A. 地狱
    B. 月亮上的宫殿
    C. 人间的繁华

  3. 诗中提到的“霓裳”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美好
    C. 无奈与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月夜情景,反映人情冷暖。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池上对月五首》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以月亮为诗中意象,但刘克庄更关注于人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代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其二 采桑子 江行写怀,敬步家大人见忆韵 采桑子 赠获嘉王法师 采桑子 述怀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昭阳忆得神仙侣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采桑子 采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诬栽 寸字旁的字 艳采 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三没四 监护 进退无措 无断 里字旁的字 包含怙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同日而语 胼胝手足 阿武婆 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荒于嬉 缶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