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0
采桑子 述怀
廛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
只被推辞。恁不回头候几时。
今朝不保来朝事,大限谁知。
可煞愚痴。直待荒郊咬齿儿。
在市集中有个修行的人,难以脱离火院的纷扰。
他总是被推辞,难道不回头的话,等到何时呢?
今天还不知道明天的事,大限又有谁能知道?
真是愚痴啊!直到在荒郊中咬牙切齿。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反映其内心的挣扎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常带有佛教和道教的哲理,强调修行与内心的探索。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修行的渴望。诗中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以及对愚痴状态的自我批判。
《采桑子 述怀》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一个修行者在繁杂的市集中难以自拔的情景,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尘世纷扰中迷失自我的状态。开头几句以“廛中有个修行子”引入,直接点出主题,透过对修行者的描绘,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火院难离”,火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纷扰与欲望,修行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无比渺小和孤独。接着“只被推辞”则展现了修行者在世俗诱惑面前的无奈与无助,仿佛连回头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进一步反思了生命的无常,“今朝不保来朝事”,这句表达了对未来不可知的焦虑与无奈。最后的“可煞愚痴”,更是对自身状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对愚蠢追求的深切自责。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悲凉与无奈,却又不乏对内心修行的渴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内心修行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愚痴状态的自我反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情境,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和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王哲所描绘的“修行子”主要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A. 对世俗生活的依恋
B. 对修行的热爱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家庭的责任
“今朝不保来朝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生命无常的忧虑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哲的《采桑子 述怀》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挣扎和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两者均为各自时代的代表,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状态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