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0:20
寄两浙罗书记 徐夤 〔唐代〕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鸿才入贡无人换,白首从军有诏征。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向前进则沉没,退后却能升起,钱塘的风月美景也随着金陵的变迁而流转。 才华横溢如鸿雁入贡,无人能替代,白发苍苍仍从军,有诏令征召。 博学多才却集成簿册,遭到同辈的谩骂,编写谗言的书卷,被浅薄之徒所憎恨。 可怜你,道义长存,名声永在,却未能达到慈恩的最上层。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字梦得,以诗文著称,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此诗是寄给两浙地区的罗书记,表达了对罗书记的敬佩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徐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罗书记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遭遇的不平。
这首诗通过对罗书记的描述,展现了其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境遇。首联以“进即湮沈退却升”形容罗书记的命运多舛,而“钱塘风月过金陵”则暗示了其才华的流转与变迁。颔联和颈联分别用“鸿才入贡无人换”和“白首从军有诏征”来赞美罗书记的才华和忠诚,而“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则揭示了其遭受的诽谤和排斥。尾联“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表达了对罗书记的同情和对其未能达到最高荣誉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罗书记的描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普遍遭遇和社会现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罗书记的描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普遍遭遇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同情和遗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进即湮沈退却升”形容了什么? A. 罗书记的才华 B. 罗书记的命运 C. 罗书记的忠诚 D. 罗书记的名声
“鸿才入贡无人换”中的“鸿才”指的是什么? A. 罗书记的忠诚 B. 罗书记的才华 C. 罗书记的名声 D. 罗书记的遭遇
诗中“不到慈恩最上层”表达了什么? A. 对罗书记的赞美 B. 对罗书记的同情 C. 对罗书记的遗憾 D. 对罗书记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