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11:39
兰陵王
作者:黄廷璹 〔宋代〕
絮花弱。吹满斜阳院落。秋千外,无数小舟,绿水溶溶带城郭。流光漫暗觉。辜却。莺呼燕诺。欢游地,都在梦中,双蝶翩翩度帘幕。凭谁问康乐。又粉过新梢,红褪残萼。阑干休倚东风恶。怜瑟韵空在,鉴容偷改,青青洲渚偏杜若。故交半寥寞。漂泊。镇如昨。念玉指频弹,珠泪还阁。孤灯隐隐巫云薄。奈别遽无语,恨深谁托。明朝何处,夜渐短,听画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薄弱的花絮在斜阳的照耀下飘荡,秋千旁的小舟在翠绿的水面上缓缓漂流,映衬着城郭的轮廓。流光逐渐暗淡,心中感到失落。黄莺和燕子在欢快地歌唱,所有的游乐似乎都在梦中,双蝴蝶轻盈地飞过帘幕。谁能问我此刻的快乐呢?新芽刚刚粉妆过,红色的花瓣已消失,残留的花萼显得苍白。栏杆上不要倚靠东风的无情,怜惜那空荡荡的琴韵,映照出我容颜的变化。青青的洲渚上,杜若花偏偏摇曳。老朋友的相聚已是寥寥无几,漂泊不定,如今仍如往昔。我思念着那玉指轻弹的时光,泪水在阁楼中闪烁。孤灯微弱,薄云轻掩,面对离别无言以对,深深的怨恨又该寄托于谁?明天何处去呢?夜渐渐变短,只能听见画角的悠扬声。
作者介绍:黄廷璹,宋代词人,代表了宋代词风的细腻与柔美。他的诗词常融情于景,善于描写人情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黄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感氛围。
《兰陵王》是一首抒情诗,黄廷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叹。开头的“絮花弱”以轻柔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秋千外,无数小舟”的意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绿水波荡,舟行其间,仿佛一切都在慢慢流转。
而后,诗人以“流光漫暗觉”表达了时间的消逝与内心的惆怅,接着用“莺呼燕诺”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欢愉,进一步对比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双蝶翩翩度帘幕”象征着美好的瞬间一闪而过,令人心生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的最后几句,“奈别遽无语,恨深谁托”,更是将离别的苦涩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廷璹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缅怀,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黄昏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流逝
“怜瑟韵空在”中的“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情感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a) 水与舟
b) 秋千与花
c)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对理解古诗词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知识和鉴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