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王无邪九华图》

时间: 2025-05-17 07:07:40

诗句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7:07:40

原文展示:

题王无邪九华图
作者: 章甫 〔宋代〕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被人忽视的云锦仙翁,居住在九华山上,常常有茹芝的客人到访。年轻时我登高远望,看到那美妙的山景,三十七座峰头都因此而变了颜色。我手中拿着高士的淡墨画作,烟云在四处随意地卷动和舒展。珠玉般的诗句纷纷入题,绢帛上常常争相模仿。雪潭的四季飞溅着雪花,叹息我这幻影般的身体竟然渴望得不到满足。到底要如何才能与山中的人共度时光,脚踩寒流,玩弄明月呢?

注释:

  • 云锦:指一种华丽的丝绸,常用于形容美丽的事物。
  • 仙翁:指神仙般的老者。
  • 茹芝:即食用的灵芝,象征长寿和健康。
  • 妙形容:指美丽的形态和容貌。
  • 高士:指有道德和修养的人,通常指隐士。
  • 淡墨图:淡墨画作,通常表达一种清幽的意境。
  • 珠玑:比喻美好的诗句。
  • 缣素:指高档的丝绸,多用于书法和画作的材料。
  • 幻躯:幻影般的身体,指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 寒流:这里可以理解为冷清的水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华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云锦仙翁”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象征着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境界。而“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则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对美景的惊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中的“高士”不仅是对隐士的向往,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句如珠玉般璀璨,传达出对艺术的崇敬。

最后两句“叹我幻躯方病渴,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则突显了人生的孤独与渴望,诗人在自然与人之间的选择,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锦仙翁人不识”:云锦的仙翁无人识得,暗示隐士的孤独与无人问津。
    • “多生九华茹芝客”:九华山上常有慕名而来的客人,描绘出山中人迹罕至的宁静。
    • “少年登览妙形容”:年轻时登高远望,看到的美景令人惊叹。
    • “三十七峰俱改色”:三十七座山峰因景色而更显美丽,强调自然的变幻。
    • “手捉高士淡墨图”:手中拿着高士的淡墨画,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烟云到处随卷舒”:云烟随意卷动,表现自然的自由。
    • “珠玑衮衮入题咏”:珠玉般的诗句入题,显示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 “缣素往往争临摹”:绢布上争相模仿,表达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 “雪潭四时溅飞雪”:雪潭四季飞溅雪花,体现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 “叹我幻躯方病渴”:感叹自己的身体如幻影般虚无,渴望精神的满足。
    • “何由得共山中人”:渴望与山中的人共度时光,表达孤独与向往。
    • “脚踏寒流弄明月”:希望在清冷的水流中玩弄明月,呈现一种洒脱与自在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与人生的孤独,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云锦:象征华丽与美好。
  • 仙翁:象征隐逸与超脱。
  • 九华:代表自然的美景与灵气。
  • 高士:象征道德高尚与隐士生活。
  • 珠玑:象征诗歌的珍贵与美丽。
  • 雪潭:象征清澈与纯洁。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锦仙翁”指的是什么?

    • A. 贫穷的人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官员
  2. 诗中提到的“三十七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寺庙
    • C. 山峰
    • D. 河流
  3.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向往
    • C. 冷漠
    • D. 忘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章甫的《题王无邪九华图》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均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章甫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心灵的宁静与自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章甫研究》
  • 《九华山的历史与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顷净慈伦老将示寂以其师无准塔铭见属后三年 释老六言十首 杂咏一百首·阿娇 晨起览镜六首 挽王礼部二首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蒙仲以二画寿予生朝各题一诗 杂咏一百首 其五 博浪壮士 桥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言人所不言 放党 安逸 藏怒宿怨 前歌后舞 包含忱的词语有哪些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匸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不治生产 世事洞明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皡天罔极 山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合面 游乐 包含抑的词语有哪些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